您的位置:首页 > 保健 > 39专家辟谣团 > 正文

抗生素是“万能神药”吗?输液比口服更危险,10个误区你应该知道

日期:2020-01-13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某些微生物可以抑制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子繁殖,并把这种现象成为抗生。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终于从某些微生物体内找到并提取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成为抗生素,如青霉素产生的青霉素。

在中国,抗生素在临床的使用十分普遍,其中尤以儿科为甚,有些家长甚至主动要求医生给宝宝开抗生素。近年来,普通大众逐渐认识到抗生素的危害。抗生素到底是用还是不用呢?怎么合理使用呢?P教授经常被问到这些问题!

今天,P 教授特意针对十种常见的误区,邀请上海市儿童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李志玲进行专业的解答。

误区一:抗生素就是指头孢类药物

其实,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什么是抗生素,这里我们需要对常见的抗生素进行一个总结。

(1)XXX西林:一般是青霉素类,对青霉素过敏者要避开,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氟氯西林。

(2)头孢XXX:头孢拉定、头孢克肟、头孢地尼。

(3)XXX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林霉素。

大家熟悉的XXX沙星(如左氧氟沙星)和XXX硝锉(如甲硝锉、奥硝锉)属于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严格来说不属于抗生素,但同样可以发挥杀灭细菌的作用。

误区二:一生病就马上吃抗生素消炎

生病后,建议咨询医生来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不要自行判断给孩子使用抗生素,以免造成不良影响及抗生素滥用。

误区三:联合使用抗生素,效果更佳、更保险

通常情况下,不推荐几种抗生素联合使用。联合用药的疗效也不一定会比单独使用一种抗生素的效果好,相反会增加很多不确定因素,增加潜在的不良反应。

误区四:应尽量少用抗生素,一旦病情缓解,就停止使用

切记,一旦开始使用抗生素,就应该遵医嘱来足量、足疗程地用药,断续或自行减量使用反而易导致患者病情反复,甚至导致耐药菌出现。

误区五:频繁更换抗生素,一种不行,立刻换另一种

血药浓度(药物有效成分在血液中的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抗生素才会发挥疗效,指望使用抗生素后立马药到病除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如果抗生素疗效不明显,先要考虑用药时间是否足够,其次也要确认下药物剂量以及服药规范是否正确。频繁换药会造成用药混乱,引发不良反应,使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即产生“超级细菌”。

误区六:坚决不用抗生素

有的患者和家属视抗生素为“洪水猛兽”,即使有使用指证也坚决不给孩子用抗生素。在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坚持不用,也是不正确的做法,可能会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误区七: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新上市的比老的好

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药物的价格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新”上市的抗生素,还是“老”牌的抗生素,只要能解决问题,即可选用。

误区八:输液比口服效果要好,“液到病除“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能口服就不用肌肉注射,能肌内注射就不能用静脉注射。在口服、打针、输液等至少三种方式治疗中,“打点滴“最危险。

有些患者反映,生病输液会更容易生病,而且在生病时吃药就很难好,基本都需要输液。其实,生病后不一定都需要输液才能康复,表面上的“见效快”也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一些“见效快”的药物可能有潜在的不良反应。

药物起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有时候药物只能缓解症状,主要靠孩子的免疫系统来战胜病菌感染才能彻底康复。当孩子不能口服药物或病情十分严重时,医生会建议输液,一旦患者病情好转,能口服药时,就应该及时转为口服给药。不要动不动就输液,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孩子出现的细菌感染炎症都是比较轻微的,口服抗生素即可。

误区九:抗生素=消炎药

很多人,尤其是老一辈,认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可以消灭一切炎症。感冒发烧了,用抗生素;磕着碰着,皮肤有小伤口,用抗生素;孩子咳嗽,用抗生素……好像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病痛都可以用抗生素来解决。

殊不知,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有杀灭作用,病毒引起的疾病(比如流感或普通感冒)用抗生素是无效的。滥用抗生素反而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例如,打破肠道菌群平衡。人体肠道内生存着大约19万亿个细菌,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研究发现,使用一个疗程的广谱抗生素可以改变肠道菌群长达1年之久,造成肠道内菌群失调,影响人体的消化吸收和免疫力高低,在生命早期使用抗生素还会增加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误区十:家里常备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一定要遵医嘱。不可擅自使用抗生素。家里不需要常备抗生素,不同的病情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剂量和疗程也可能不同,所以在需要的时候去医院让医生开药即可。

总结:

·抗生素不是“万能神药”,也不是“洪水猛兽”,使用需遵医嘱。

·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无效,普通感冒和流感都无需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时,优先选择口服,其次是肌肉注射,最后才是输液。

本期辟谣指导专家:上海市儿童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李志玲

往期回顾
辟谣 | 大便粘马桶是怎么了?可能跟6种原因有关,及时排查
辟谣 | 手术室里的尴尬:做4种手术时,病人可能要全身裸露,别不好意思
辟谣 | 做家务和死亡风险有关?经常做家务到底有什么好处?告诉你答案
辟谣 | 患有高血压的人注意,3种食物不能和降压药一起吃,别胡来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