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输液究竟能不能疏通血管?

2014-07-22 05:31:0039健康网综合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在老年人中,一直流传着“一年输两次液能疏通血管”的说法,医生也经常在门诊遇到一些人主动要求输液来预防脑血管疾病。专家表示,这种方法其实意义不大,很难起到真正的预防作用,所使用药物的药效、用药时间等诸多问题都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另外,血液系统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自缓冲系统。

  在老年人中,一直流传着“一年输两次液能疏通血管”的说法,医生也经常在门诊遇到一些人主动要求输液来预防脑血管疾病。所谓“输液通血管的药物”基本都是一些活血化淤、扩张血管等治疗脑血栓的药剂,通过输液的确可以起到清洗血管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专家解释,这种方法并不靠谱,并没有预防疾病的功效。

  输液不是想输就输,必须对症治疗

  中国医师学会心脏重症委员会常委、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主任晁彦公解释,所谓的“一年输两次液能疏通血管从而预防脑血管疾病”的方法其实意义不大,很难起到真正的预防作用,所使用药物的药效、用药时间等诸多问题都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另外,血液系统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自缓冲系统。

  “老年人一般血脂浓度、血液黏滞度都比较高,即‘血稠’,由于担心血脂浓度升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中也的确有老年人在就诊时希望通过输液达到稀释血液的目的,从而减少患血栓性疾病、血脂升高引起的斑块等的几率”,北京医院疼痛中心主任赵英解释,从医学角度来看,仍要讲究对症治疗,尤其是输液药物,更应针对病情考虑,不可一概而论,而且这种所谓的输液清洗血管的方法并不是《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公认的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方法,只是民间说法,“门诊中也的确有老年人声称自己曾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主动要求输液,但医生在开具输液处方时也需对症治疗,对于没有症状的病人来说,也不是想输就能输的。”

  北京安贞医院老年心内科主任医师张维君表示,相比之下,这种情况在基层及地方医院较多,但这种无症状的输液本身就是不合理输液的表现之一,至于有没有必要如此,张维君表示,目前并没有大规模的数据研究证明输液对于清洗血管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效,这种做法并不值得提倡,人们无需效仿。

  “输液通血管”多为心理安慰

  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医师余振球也表示,这种方法非常不靠谱,没有任何用处,与补充液体无异。这种所谓的预防方法充其量能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安慰。

  另外,单纯输液也不可能具有清洗血管的作用。血管疾病是由于粥样硬化斑块集合,动脉内膜出现含胆固醇、类脂肪等的物质,血液中的脂质在内膜上沉积,导致局部增厚或隆起形成斑块,往往会造成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影响血流畅通,导致血栓形成、供血障碍等。“这是一个逐渐形成且长期的过程,单纯通过输液的方式不可能降低血压黏稠度并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另一方面,输液这种方法是否有效还取决于所输入的药物。临床中输液中的药物多为一些活血化淤、扩张血管等治疗脑血栓的药剂,余振球解释,这些药物充其量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另外,药效的持久与否是关乎是否有效的另一个方面,“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活血化瘀的功效,但药效持续时间毕竟有限,也就在输液的这几天而已,不可能持续太长时间,所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更无从谈起。”

  ■ 专业建议

  经常喝水利于缓解血稠

  余振球提醒,相较于所谓的输液预防,其实经常饮水反而更有助于稀释血液,缓解血稠。而且足量饮水可以成为日常化的行为,与输液相比,效果持续的时间也更长。另外,从副作用的角度考虑,除去水过敏等极罕见的情况之外,适量饮水一般不会带来太大的副作用,但输液则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张维君也表示,由于所输入的药物多为活血化淤、扩张血管等治疗脑血栓的药剂,而且不少药物是中药制剂,存在过敏等可能。

  ■ 相关链接

  “定期放血治血稠”也不靠谱

  与“输液能清洗血管”相类似的,民间也有“定期放血”治疗血稠、手脚发麻的论调。

  对此,余振球表示,这种方法常见于中医,偶尔放点血(也有通过拔罐出血的方式)或许没有大碍,但将这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没有临床的调查,很难说靠不靠谱。”余振球也表示,“这是多年以来就有的所谓民间疗法,但事实上通过放血来缓解血稠的方法不靠谱,无论是放血还是输液,都无法起到缓解血液黏稠度的作用。”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赵英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疼痛中心

赵英,女,博士后。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卫生部北京医院疼痛诊疗中心主任。1982年12月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1990年7月-1996年6月在日本东北大学大学院医学系麻醉专业疼痛专科学习;1994年2月获医学博士学位;1996年10月进入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在导师韩济生院士的指导下,继续从事镇痛方法的临床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1998年9月获博士后称号,同年10月进入卫生部北京医院,1999年3月8日组建疼痛门诊,2004年6月18日建立疼痛诊疗中心。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