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输液不是“万能药” 这些病不要乱输液

2015-11-29 00:00:23生命时报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除了口服抗生素,老百姓对输液也存在着很多误解。近期,江苏省宣布明年7月1日起,除儿童医院,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停止门诊患者抗菌药输液。2016年底前,这些医院要全面停止对门诊患者静脉输液,意思是说不仅是抗生素,其他药品也不能输液。其实,早在2013年,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就公布了53种一般不需输液的名单。

  除了口服抗生素,老百姓对输液也存在着很多误解。近期,江苏省宣布明年7月1日起,除儿童医院,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停止门诊患者抗菌药输液。2016年底前,这些医院要全面停止对门诊患者静脉输液,意思是说不仅是抗生素,其他药品也不能输液。其实,早在2013年,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就公布了53种一般不需输液的名单。虽然有人认为政策有点一刀切,但在生活中仍然有不少百姓将输液当成“万能药”,主动要求输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盛慧球医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范围用药共识,输液对人有许多负面影响:第一,容易引起血流感染。输液时若注射器和注射部位等消毒不严,可使针眼红肿、化脓,严重时还可造成全身感染。第二,更易引发不良反应。相比口服药和肌肉注射,输液时药品直接进入血管,没有经过人体天然屏障过滤,药物中有毒物质也会直接作用于脏器,更易产生不良反应。盛慧球表示,一般以下疾病最不该输液。

  感冒

  出现嗓子痛、流涕等感冒症状,很多人会去医院打吊瓶,认为好得快。实际上,多数感冒有自限性,输液不能缩短病程。细菌性感冒,可口服抗生素。若感冒是病毒引起,严格上没有特效药物,只能对症治疗。另外,输液太多,还易导致抗生素滥用,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最后甚至面临无药可用的局面。

  腹泻

  若腹泻不是很严重,无发热和典型脱水症状如少尿等,不一定要输液。可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经医生检查,是细菌感染性腹泻,可服抗生素;是功能性腹泻,则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和调整,如少吃油腻食物等。同样,慢性浅表型胃炎、轻度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也不一定要输液。

  心脑血管疾病

  许多高血压患者,血压一升高,就要求输液治疗,认为这样能快速降压。若没有头晕、胸闷等急症,一般情况,只需遵医嘱调整药物用量和种类即可控制血压,不需输液。由于输液一次给药量过大,造成血压变动过快,反而可增大脑梗死或脑出血等急症风险。还有些患心脑血管病的老人一换季就会到医院要求输些药,疏通血管预防疾病发作。对此,盛慧球告诉记者,这也没有科学依据,输入药物还可能和同服的抗凝药等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慢性炎症

  有人听医生说自己身上发炎,觉得输液能“消炎”、“好得快”,就要求医生输液。实际上,许多慢性炎症如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咽喉炎等,通过服药或加上局部外用药疗效很好,不一定要输液。盲目用输液“消炎”,反而可能影响免疫功能,产生其他更严重病症。

  突发精神疾病

  家人突发抑郁、狂躁等精神异常,亲属往往比较着急,常会要求医生输液,以期病情快些稳定。但这类疾病主要是心理引起,应让专业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进行疏导等治疗,盲目要求输液,不能改善病情。 营养不良。有些营养不良或体质虚弱的患者,听信网上传言,跑到急诊科希望通过输一些葡萄糖水来“补一补”,改善体质。但输液需刺破血管并输入不属于血管的东西,不仅不能增强体质,反而还会增大感染其他疾病风险。这类患者应在正规医院,遵医嘱进行微量元素等检查,找出所缺乏的营养,在专业医学营养师指导下,进行科学补充,不要迷信“偏方”。

  还需注意,虽然输液会存在一些风险,但要注意有些情况仍应使用:1.出现严重急症,如发热超过39度等;2.患者因昏迷或消化功能差等无法口服药。是否输液,应由医生综合判断,不能因输液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而因噎废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