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养老 | 和老人聊天,心理学家这样开始……

2017-09-14 00:00:00生命时报
栏目关注:

  寻找话题 避免争执 多点耐心

  学会和父母聊天

  受访专家:

  复旦大学心理系主任 孙时进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杨 萍

  开栏的话:家人之间互相支持、彼此照顾,是我们温暖的港湾。而正是家庭,其中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也容易让人纠结。那么,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存在哪些心理学秘密,又该如何调整?本版开设“同一屋檐下”栏目,请心理学专家为您解开心结,让家庭关系更和睦。

  对上司恭恭敬敬、对同事客客气气、对朋友关心有加,但回到家,对父母却爱答不理,不愿和父母多交流,即使开了口聊起来,也常以不欢而散收场,这种对外对内两种状态的年轻人并不少见。有时父母甚至会觉得,孩子根本不在乎自己。

  其实,子女对待父母的态度及双方的相处模式很大程度上受孩童时期的经历影响。在童年期,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照顾较少,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就会降低,这样孩子长大后很可能和父母的关系就不那么亲密。如果小时候得到足够多的关注和爱,对父母产生良性、安全的依恋,那么孩子长大后就和长辈的关系更密切一些。除了亲密感,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模式也受儿时经历影响。现在年轻人的父母通常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这辈人经历过那个独特的年代,习惯了喊口号、打标语,在表达技巧上有缺陷。复旦大学心理系主任孙时进认为,这导致了这一代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这代父母多数难以如朋友般与子女真诚沟通、平等交流,而聊天内容多是学习成绩、三餐温饱等这些日常事务。孩子对这种交流方式、内容进行模仿、学习,以至于长大了和父母聊天也只是点到即止,难以深入。

  另一方面,子女和父母的沟通障碍还在于子女没有给父母足够的安全感。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认为,如果身为子女的年轻人,做事更稳重、待人接物更成熟,也许父母的唠叨就会减少很多。此外,很多年轻人在和父母的交流中缺乏耐心,遇到和父母意见相左的时候,往往坚持己见,不会用更为温和的方式来解决争论。

  杨萍认为,要打破交流的僵局,改变一直以来的依恋关系和交流模式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应该多和养育自己却已渐渐老去的父母多聊一会儿,最主要的,还是靠子女的主动:主动改变自己的心态,主动和父母交谈,主动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才能使彼此的交流更加顺畅。

  首先,聊天时子女应该更主动地寻找父母关心的话题。比如父亲想听听工作的感受,就和他说说工作、单位的事,如果母亲想拉拉家常,就说说家长里短的事,甚至可以主动问问母亲好友的近况,或者和父母聊聊自己小时候的事情,这种聊天更轻松,也更容易拉近家人间的距离。

  其次,要用温和的交流方式。孝顺重点在“顺”,父母的观点如果和自己不一致,虽不能一味妥协,但也没必要针锋相对,要注重交流的方式。可以先顺着父母的心气,过后再找个父母高兴的时候给出自己的看法。

  最后,子女要有耐心。很多父母都是为了子女才开始用智能手机,学着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但子女却没有耐心教父母。对老人来说做出改变很难,子女应该多给予鼓励。从小,是父母带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现在,教父母适应新的事物,是回馈他们的好机会,陪着父母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他们的幸福感也会更高。▲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