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健康不能及格就行,理想状态才算好

2017-12-29 00:00:00生命时报
栏目关注:

  身体各项指标有点高但又刚好没超标,你会不会暗自高兴,自认为还算健康?但在专家眼中,这种用“及格就好”对待健康的观念,实在是大错特错。

  ●七成人处于危险“6分线”

  从学生时代,我们就知道60分是及格线。近日,美国著名作家史蒂夫·帕弗利纳撰文称,将生活状态(比如工作、感情、家庭等)以1~10分进行衡量,确实存在一个类似的“6分线”概念,但满足于“6分线”状态却是最危险的,它容易让人原地踏步,甚至因为心态放松而出现生活状态的倒退。

  这个观点可以延伸到健康领域。高于“6分线”的人,健康状况相对稳定;低于“6分线”的人,会因为各种不适寻求改善;刚好处于“6分线”的人,最容易懈怠,比如仗着指标正常、身强体壮,不注意饮食、不爱运动、长期熬夜等。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近半个世纪的研究成果提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心理、社会交往都处在全面的正常状态。数据显示,我国符合以上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的15%;另有15%的人处在疾病状态;剩下70%的人,则处在两者之间。

  ●几条危险“6分线”

  沈雁英说,健康状况可分为三个层次:健康、亚健康和疾病。也就是说,生病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跳跃性转变,有些人虽没有器官、组织、功能上的明显病症和缺陷,但“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临界值状态反而更危险。

  血压。一般情况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是血压的正常值。但当前者达到130~140毫米汞柱,后者为80~90毫米汞柱时,就属于“高血压前期”了。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刘德平表示,如果血压长期处于正常值偏高范围,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便会呈线性升高。

  血糖。通常,空腹血糖参考范围为3.9~6.1毫摩尔/升,但结果为5.6~6.1毫摩尔/升的人已属空腹血糖偏高,糖尿病风险较大。在参考范围内,即便血糖波动过大也会导致身体损害。

  胆固醇。胆固醇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俗称“好”胆固醇)之分。“坏”胆固醇升高危害最大,理想水平应低于3.12毫摩尔/升,但这只是针对没有心血管及相关疾病的普通人群而言,如果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中风、慢性肾病,或是符合男性年龄≥45岁、女性≥55岁的人群,满足于3.12毫摩尔/升的标准会非常危险。

  饮食。饮食无困难未必说明没问题,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表示,一个月正常吃饭,体重却骤减,需警惕甲亢、肿瘤、结核病、糖尿病是否悄悄来临。

  睡眠。上海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施明说,能在20分钟入睡、睡眠中没有或很少噩梦、睡眠中不醒或偶尔醒来又能很快入睡、早晨醒后精力充沛是“黄金睡眠”的要求。但很多人却只满足于没有严重失眠,不影响生活工作,这显然是不够的。他提醒,若每周2~3次或持续一个月感觉睡不好,就应及时就医。

  心态。平和心态,积极乐观是长寿的重要保障。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副教授彭旭表示,正常情况下,人的情绪总会有起有伏,很难做到时时乐观,但需要警惕的是,如果持续一个月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什么都提不上兴趣、喜怒无常等情况,最好咨询医生。

  ●牢记三句话

  专家表示,若要跳出“临界值”陷阱,达到理想的健康状态,除了体检后请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外,生活中的自我提醒更不可少。

  防住“三高”。控制饮食,如粗细搭配,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胡萝卜、芹菜、燕麦等,延缓肠道对糖分的吸收,可预防高血糖;少吃动物内脏、含糖饮料及甜食,少吃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如奶油、黄油等,有助维持合理血脂;40岁以上、吸烟酗酒、肥胖、经常熬夜、饮食偏咸、有家族史、精神压力大者,在规避以上不良生活方式的同时,需经常主动监测血压。

  控制体重。成年男性和女性每日热量摄入推荐分别为2100千卡和1800千卡,在保证每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合理搭配、满足身体所需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超过以上热量上限。

  选对运动。运动项目的选择需因人而异。儿童可多游泳、爬山等;青壮年可选择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中老年人可选择打太极、做广播体操、健步走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彭旭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临床一科

彭旭,男,主治医师,讲师,先后毕业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和北京大学心理系,获医学学士和理学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医学心理学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学无常师。主要师从我国当代医学心理学奠基人李心天教授,继承并发展了悟践心理疗法。师从我国医学心理学家蔡雄鑫教授学习了催眠治疗。师从英国心理学家伊塞克?麦克斯教授学习了认知行为治疗。多年从事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精神/心理疾病的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放松催眠治疗、团体治疗等各种综合治疗与训练方法。近年来研究成果发表于多种国内核心期刊。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