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帮药品安全度夏,这些知识现在就能用上

2018-01-07 00:00:00生命时报
栏目关注:

  编者的话:炎炎夏日里,药物也会变得很脆弱。本期《生命时报》特邀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张继春、卫计委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张亚同为大家支招,让药物度过一个安全的夏天。

  热出汗,可能变质

  已经开封的药物,不能仅从保质期判断是否过期。温度较高时,很多药也会和我们一样热得“出汗”,或出现类似的表现。这时它们可能已经变质,即使擦了“汗”,也不建议再用。

  软膏,“出汗”后变稀。人出汗后身上会变湿,药膏变质时,可能出现变稀、水油分离(分层)等现象。

  胶囊,“出汗”会粘手。服胶囊时,最好保证手部干燥,如果感觉胶囊捏起来明显变软、出油,或者特别粘手,可能是变质了。

  颗粒剂,“出汗”有异味。人如果出了一身汗会有臭味,有些药受高温变质后,虽然不能看到明显的水分,却会留下异味。例如感冒颗粒和各种冲剂出现酸味、发酵味,可能说明已变质,如果继续服用,不仅疗效得不到保障,还会加大对胃肠道的刺激。

  药片,“出汗”变颜色。如果出汗很多,衣服没及时洗,就会留下汗渍。药物如果热“出汗”了,也会发生颜色改变。白色药片变黄、变黑或出现不明斑点,表明已变质。糖衣片变质时,糖衣会破裂,并出现斑点。

  建议大家在入夏前检查一次药箱,对照以上的表现,清理出过期药。平时最好每3个月检查一次药箱,如果变质药长期在药箱里存放,还可能影响其他药物的保存。▲

  贴身放,疗效打蔫

  如果天气很热,大家一定不愿意到人多的地方,因为人贴人、人挤人,会感觉更热,药也是如此。大家在夏季的衣着虽然清凉,但更贴身。如果药品在夏季长时间和人“亲密接触”,会让它们热得“发蔫”,效果减弱。

  硝酸甘油是不少家庭的“救命药”,正因为此,有人喜欢贴身存放。其实,这是一种挥发性药品,受热后,有效成分会加速流失。

  速效救心丸会散发出独特的香气,这是其中冰片等有效成分的体现。如果贴身存放,也会加速变质。平时如果不用,不要随意开封,以免加快挥发,缩短有效期。

  眼药水也是一些人夏季的常用药。除了治疗眼病,某些类型的眼药水和人工泪液还可缓解眼干、眼疲劳,适合在干燥空调房工作的人用。由于其包装较小,很多人随身携带。这类药虽然挥发性并不明显,但也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变质。有些眼药水还需要在冰箱存放,在购买时应看清说明书。

  如果大家需要随身携带这些药,建议最好放在包里,并注意观察保质期和药物性状,及时更换。尤其是急救药品,一旦紧急情况时药物无效,可能危及生命。▲

  放冰箱,软膏变稀

  虽然很多药怕热,但并不表示到了夏天就要把它们都放进冰箱。夏天长时间在温度很低的空调房,人容易感冒;不弄清楚把药都放进冰箱,特别是冷冻室,药效也会受损。

  饮料冰镇后会更清凉,但糖浆却容易被“冻伤”。长时间冷藏的糖浆可能出现沉淀,如果摇晃后也不消失,或药物分布不均匀,出现分层,最好不要再用。此时即使有效成分没有被破坏,药物浓度也不均衡,同样剂量,药效区别较大。

  皮炎平等外用软膏最好也不要放入冰箱。长时间低温会引起药物有效成分和赋形剂分离,使有效成分不均匀,可能挤出来时“变稀”。同时,低温还可能引起软膏的有效成分发生变化,影响效果。

  活菌药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并不是所有的都像酸奶一样需要冷藏。例如整肠生的主要成分是地衣芽孢杆菌,在30℃左右适宜成长,37℃左右酶分泌状态最佳。因此即使到了夏天,它一般也不必冷藏,在阴凉处避光保存即可。

  当然,有些药物在夏季确实需要在冰箱(冷藏室)保存,如乳酶生、阴道栓剂和某些眼药水、滴鼻剂、滴耳剂等,建议根据说明书和医嘱选择保存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滴耳剂从冰箱取出后最好稍微放置一会儿再用,否则可能因为温度太低,引起头晕。▲

  怕见光,必须防晒

  强烈的阳光不仅会让人晒黑,还可能影响药效。这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某些药物在保存时需要避光,否则容易变质;二是在服某些药后,患者需要注意避光。

  硝苯地平、尼莫地平等降压药和环丙沙星等抗生素都容易遇光分解,降低药效。这些药物本身大多采取了避光措施,如制成有颜色的胶囊,在外壳添加具有一定遮光作用的食用色素,能减小光线的影响。此外,存放这些药物时,最好保留外包装的纸盒。很多家庭的小药箱都是透光的塑料盒,应避免放在阳光直射的阳台。

  除了药物本身,服某些药的患者也需要注意避光。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抗生素,以及利尿剂、口服避孕药、痤疮药维甲酸等药物在服用后,受到强光刺激会出现皮肤症状,引起药物光敏性皮炎。

  建议大家使用这些药物前,向医生或药师咨询服药时间和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应避免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间外出,并通过涂防晒霜、打遮阳伞等方式避光。一旦用药后发现皮肤刺痛、发红、水肿,不要轻易用其他药治疗,必要时到医院就诊。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光敏性皮炎可能有一定的潜伏期,用药一段时间后都应注意避光和观察症状。▲

  摆太挤,当心中暑

  在不透气的屋子里,人更容易中暑。很多人选用便携小药盒存放药物,相当于把开封了的药物放在密闭的屋子里,既失去了原包装的保护,又要和其他药物共处一室,这时更需要注意药物的摆放,以免其“中暑”。

  胶囊夏季最好不放进小药盒。胶囊和胶丸受热易软化、破裂,放在密闭的小药盒里,可能粘到一起。

  有挥发性和吸附性的药,不建议用小药盒装。气味比较浓的药物多具有挥发性,高温天气时更明显。这类药不宜和氢氧化铝等具有吸附性的药放在一起,否则容易串味,双方的效果都受影响。建议这两类药存放在本身的包装中,使用时再取出。

  糖衣片带着铝壳放。糖衣片容易受潮变质,尤其是南方地区,夏季高温潮湿,不建议从铝壳中掰出,裸露着放进药盒,可连着铝壳剪下来保存。

  相似的药物不要放在一起。片形、颜色、气味接近的药,最好别放到一个小药盒,以免用错。

  此外,便携药盒用一段时间后,易产生细菌,最好定期用医用酒精(浓度为75%)消毒,待酒精完全挥发后再用。夏季细菌生长繁殖快,应适当多消毒几次。

  还需要提醒的是,即使不用便携药盒,只用小药箱保存药物,也不要将药物摆放得太挤。最好选择有隔断的药箱,并将儿童药和成人药、外用药和内服药等分开存放,以免用错。▲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张继春主任药师 北京协和医院  药剂科

张继春 女 1943年7月7日生于辽宁省绥中县 主任药师。学习经历:1965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专业;1979年—1980年北京医科大学药理进修;1987年—1988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德语言培训中心学习;1989年10月—1991年5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Rudolf Virchow Standort Charlottenburg医院进修。工作简历:1965年9月—2008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药师、主管药师、副主任药师、主任药师。1974年5月—1975年7月受周总理、卫生部的派遣,赴西藏阿里地区任中央医疗队队长。1975年—1978年任协和医院四支部(药剂科、器材科、供应室)党支部书记,1978年—2005年先后担任过药剂科主任、副主任、药事委员会秘书主要工作:从事调剂、制剂及药事管理工作,文革后拨乱反正,整理修改科内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断改进药房的硬件设施,改善工作环境,贯彻国家各项法规政策,严格贯彻《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麻醉药品管理办法》等,严把药品质量关,通过药事会严格选择药品品种、生产厂家及供应商,抵制不正之风,廉洁自律,使协和保持业内好名声,保证了医院医教研的中西药品、化学试剂的供应,从未进过伪劣药品,也未造成过积压浪费。负责协和医院基本用药目录的编写,供卫生部药政部门的参考(登在1985年7月9日健康报上)并发文至各省市卫生局,推动了全国基本药物的制定。参加药库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立(获卫生部三等奖),86年写了“药品缺货严重,诊病医疗困难”登在《人民日报》头版,又转载在CHANA DALY,引起国内外的震动,参加卫生部(1982年)127种淘汰药品的遴选、历届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国家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制定。参加卫生部管理年的督导,先后去过上海、广西、杭州、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西藏、云南、四川等14个省市。参加陈竺部长“健康中国2020”课题调研和邵明立副部长的国家基本药物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参加“安全用药 家庭健康”全国竞赛的编审题目及竞赛的决赛评委,参加科技部的科普宣传及课题。遴选推荐优秀药学知识科普图书。编写科普折页及《安全用药十万个为什么》,经常参加科普讲座及咨询。根据43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医院用药差错分析与防范”的讲稿,在全国安全合理用药巡讲,曾在北京、天津、重庆、沈阳、哈尔滨、新疆、西安、郑州、福州、成都、苏州、无锡、石家庄等先后50余场(包括院内、科内)教学工作:安排和指导北医、北京卫校、进修生的教学,担任协和护校兼职药理教师(1976-1988)及硕士研究生讲课,多次组织科内培训,班组长培训,药学知识竞赛等。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