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能吃吗?院士:非万能非万恶

2018-02-20 00:00:00生命时报
栏目关注:

  这两天,“马兜铃酸”成了热词。很多人其实并不懂得什么是马兜铃酸,但是被一篇在网上传播甚广的科技文章吓到了。

  10月18日,美国权威医学期刊《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发表封面文章,称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是导致亚洲肝癌高发的重要原因。

  台湾长庚医院研究团队利用国际公开的肝癌基因资料,分析了全球1400多例肝癌标本。结果发现,亚洲人群的肝癌和马兜铃酸导致的基因突变高度相关。台湾地区的 98 例肝癌病理样本中,78% 具有马兜铃酸诱变的特征,大陆的 89 例肝癌标本中,有 47% 符合马兜铃酸基因突变特征。而在欧美,这一数字分别是 1.7% 和 4.8%。研究团队推测台湾地区近八成肝癌以及中国大陆近五成肝癌与马兜铃酸有关。还有杂志“推波助澜”,专门刊登了题为“草药的黑暗面”的封面评论。

  很多感冒药止咳药里都有它

  其实,不少中草药都含有马兜铃酸,特别是一些感冒药、止咳药和除湿镇痛药酒。对于马兜铃酸的种种解读,医生怎么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科、全军肾脏病研究所的专家谢院生和陈香美指出,马兜铃酸导致肝癌的证据不足,需进一步研究。专家指出,这篇发表在《Sci Transl Med》(美国《科学》杂志子刊,中文名为《科学-转化医学》)的论文题为“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与台湾和整个亚洲的肝癌广泛相关”,在互联网上传播之后,“转化”为“亚洲地区肝癌高发可能与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有关”,并进一步“转化”为“有毒的中草药千万别乱吃”。

  实际上这篇文章并没有提供马兜铃酸导致肝癌的直接证据,更没有中药导致肝癌的直接证据。研究者只是通过外显子测序,发现接触过马兜铃酸中药的患者肝癌组织中有较高频度的基因突变,推测肝癌的发生可能与马兜铃酸有关。需要澄清的是,基因突变不等于癌;“含马兜铃酸中药——马兜铃酸——基因突变——肝癌”的内在联系如何不清楚,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已被证实有明显肾毒性

  不过,专家也指出,马兜铃酸有明显的肾毒性,急性中毒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中毒可导致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并增加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的发生率。

  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会导致人的肾盂癌和输尿管癌,马兜铃酸被列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高级别的第一类致癌物。长期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马兜铃、广防己、天仙藤、青木香和细辛等)或中成药(如过去的龙胆泻肝丸、冠心苏合丸等),即使停药,在数年后仍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肾盂、输尿管、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在临床上要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症及剂量与疗程,慎用、少用、尽量不用含马兜铃酸的药材。目前,广防己、青木香、关木通等被认为含马兜铃酸较高的药物已经被禁用,其余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则被列为处方药。

  毒性与剂量有关

  必须要强调的是,药物的毒性与剂量、使用时间有关,严格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非常重要。一些本身含有毒性的中药在使用上也要注意,例如,附子、川乌、草乌常用于关节炎和跌打损伤,这些药含有乌头碱类成分,加大剂量或长期用,易致中毒。大黄、栀子、黄连等属于苦寒性质,长期吃会伤及脾胃,带来不良反应。即便是中药毒性较低,不分病情和体质地使用,或随意增加剂量、长期用,都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中医药非“万能”也非“万恶”

  马兜铃酸,再次引发了一些人对中药的攻击。到底如何看待中医中药?专家指出,中医中药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万恶的。没有哪种药能够治疗百病,也没有哪味药适合大剂量长期服用。长期大剂量使用任何药物,都可能出现药物毒副作用,这属于不当用药,而并非药物本身的问题。砒霜是剧毒物,用好了却可以治疗白血病;维生素A是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物质,但是如果妊娠期过度应用可致胎儿畸形。大家需要做的不是拒绝应用中药,更不是诋毁中医中药,而是应该提高中药的品质,按病症合理使用中药或中成药,以减毒增效。▲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陈香美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肾病科

1951年1月出生,博士及博士后导师。现任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暨重点实验室主任、解放军总医院肾病专科医院院长,担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肾脏病杂志》总编辑、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药品评审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是我国著名的临床肾脏病专家。两次担任“973”衰老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先后获得国家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及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发表论文30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 Clin lnvest、J Am Soc Nephrol和Kidney lnt等SCI收录论文全文50余篇。主编著作5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200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曾获“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解放军四总部“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金星”,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  主要研究方向:  (1)以IgA肾病为代表的器官硬化及间质纤维化有关的细胞生物学研究。  (2)利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研究慢性进展性肾病发病机理。  (3)老年肾脏疾病基础与临床的研究。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