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经常挖耳是不良习惯

2010-11-01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夏寅指出,人们一般以为“耳屎”就是耳内的垃圾,其实它有一个非常有意境的学名叫“耵聍”。耵聍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的黏稠液体,富含许多大家意想不到的成分:如氨基酸、脂肪酸、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耵聍可保护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肤干裂,发挥抑菌和杀菌的生理功效,还可阻挡灰尘、小飞虫等进入外耳道,保护鼓膜。<br>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夏寅指出,人们一般以为“耳屎”就是耳内的垃圾,其实它有一个非常有意境的学名叫“耵聍”。耵聍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的黏稠液体,富含许多大家意想不到的成分:如氨基酸脂肪酸、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耵聍可保护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肤干裂,发挥抑菌和杀菌的生理功效,还可阻挡灰尘、小飞虫等进入外耳道,保护鼓膜。

  “耳内耵聍多少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耵聍会在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下颌运动,借助耳道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干燥成痂、自动排出。”夏寅解释说,常挖耳朵可以说是多此一举,更确切地说,常挖耳朵是一种不良习惯,可能诱发多种耳朵的疾病。

  挖耳不可“拿来主义”

  “如今,大多数人虽然已不能享受到‘朝阳取耳’的服务,却常不由自主地身体力。自挖耳朵,一来二去竟养成习惯,不挖耳朵就感觉浑身不自在。” 夏寅不无忧虑地说,现在更可怕的是,挖耳朵工具五花八门:挖耳勺、棉棒、火柴棍、曲别针等,不一而足。一旦耳痒,则不分时间、地点,随痒随挖,殊不知,此举暗藏诸多祸端。

  需要提醒的是,许多人挖耳喜欢就地取材,只要手边有的,看似能解决问题的,拿来就用。事实上,挖耳的工具大有讲究,否则会引发感染等并发症。

  首先,不宜随意用钥匙、发夹等挖耳,那样容易刺破耳道,导致外耳道发炎、肿胀以及剧痛。如果不小心刺伤耳膜,可引起听力下降甚至中耳炎。习惯用指甲挖耳的人,也会引起肉难以看见的隐性破损导致感染。

  自己挖耳,应采用安全的方法,即:将棉签浸透温水,稍稍挤干,放入耳道内朝一个方向轻轻旋转,耳屎就会被湿浸软,随后将棉签轻轻取出,耳屎就被带出。此外,当耳屎泡软松动后,也可以用专用的掏耳勺轻轻取出。医生建议,质硬的耳屎,最好到医院取出。

  其次,由于外耳道有很丰富的神经末梢,因而轻触外耳道会有舒适感甚至快感,但有时耳朵瘙痒是疾病所致,如外耳湿疹。目前湿疹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过敏、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等有关。若湿疹感染,则会疼痛、发热,局部出现皮肤红肿,小丘疹及小水泡。水泡抓破后有淡黄色水样分泌物,并有糜烂。因此,一旦发生这些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多种外耳疾病互有关联

  夏寅介绍说,外耳道是一自外耳道口至鼓膜的弯曲管道,呈“S”型曲线。其外1/3为软骨部,是耳廓软骨的延续;内2/3为骨部,为颞骨所成。外耳道的皮肤薄如丝蝉,皮下组织稀少,与软骨膜附着紧密。挖耳时尖锐的挖耳器具或粗暴的挖耳方式常引起外耳道的损伤,甚至出血。

  “如果挖耳用力过度,可损伤外耳道皮肤甚至鼓膜,长期反复刺激可引起外耳道充血、肿胀,细菌趁机而入;也可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会形成外耳道疖肿外耳道炎。”夏寅强调,对于一般细菌感染,使用有效抗生素后会很快好转,但如果诱发真菌感染,则耳内瘙痒剧烈,常会使人坐立不安,这时必须用抗真菌药物才能奏效。

  外耳湿疹是发生于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的多形性皮疹,多见于过敏体质的小儿。但如果长期习惯性地挖耳朵,造成外耳道皮肤的粗糙、增厚、表皮皲裂、脱屑,进而出现局部的炎症、剧痒,也可引起外耳湿疹。湿疹渗出液的长期刺激可继发感染,合并外耳道炎,此时容易引起误诊,并难以治愈。其实,外耳湿疹和外耳道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又有一定的关联。

  挖耳不慎会伤及内耳

  少数人耳内耵聍腺分泌旺盛,外耳道上皮落较慢,耵聍不表现为块状,而为黏稠的液体,被称为“湿性耵聍”,俗称“油耳”。“一般情况下是生理性的,属正常现象,但如果伴有异味,则可能是耵聍腺细菌感染。”夏寅说。

  湿性耵聍者的“耳屎”生成速度比较快,如果不方便到医院就诊,自己挖耳也要注意方法:首先,最好用棉棒,轻轻在外耳道口转动,然后耳朵朝下,让耵聍自行排出;其次,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可适当短一点,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实习编辑:叶洁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