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心血管病应防因避果

2010-05-11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从1980年到1999年的20年间,北京地区45至54岁的男性因冠心病死亡增加了120%,55至64岁增加了50%,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比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正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目前欧美国家由于健康的防治理念,心血管发病比率正逐步下降,而发展中国家,如我国仍然在持续上升中并超越肿瘤成为第一致死原因。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严晓伟教授介绍道,大众对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认识不足,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持续高发的主要原因。

  对危险因素全方位干预

  高血压在我国每年新发500多万病人,总人数超过两亿,我国糖尿病人总数也已超过四千万,而目前身高体重比超重的人群有2.4亿。严教授表示,虽然遗传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患者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危险因素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增多,与近几十年来肥胖人口增加息息相关。肥胖刚出现的时候只是体型改变,但在长时间看来却和心血管疾病存在必然的联系。

  曾经有一个美国医生指出,在美国心血管医生头疼的是满眼的胖子,但在中国看到到处都是抽烟者和儿童小胖子。严教授强调,对危险因素的控制,不能只是控制某一个方面的危险因素。经调查显示,胆固醇平均水平过高是冠心病死亡增加最主要的因素。而吸烟、肥胖、糖尿病、长期静坐等都是导致胆固醇升高的危险因素,所以要对所有的危险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干预。

  合理的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对于中庸的治疗来说,以前针对“三高”患者的治疗着重于“强化”。

  严教授指出,治疗上以前习惯于把血压、血脂、血糖的数值尽量控制得很低。但根据实践的结果来看,如果把血压降低的太多也不好,比如把收缩压降到120以下,冠心病发病事件特别是老人又会增加;如果把血糖过度控制,又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而低血糖是致命的危险因素,许多降糖的药物在降血糖的同时也容易使病人发胖;而对于胆固醇来说,降到多少目前并没有科学的依据。目前对血压、血脂控制的研究出现了J型曲线,即人们降血压血脂到一定程度又容易反弹。

  对于患者来说,自我过度的控制也不见得是好事情。严教授提出,比如以体重来说,第一步需要降5%至10%,并维持这个水平在半年以后,再次降低自己的体重。如果急剧的降低体重,容易出现反弹并可能出现其他的疾病。

  严教授最后强调,对心血管疾病只有重视预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比如要让大众了解到吸烟对心血管的危害,肥胖是一种疾病并非富态等等。另外,目前的儿童肥胖非常严重,许多小孩儿十几岁就开始要治疗高血糖。这些孩子以后都很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所以预防心血管的危险因素要从儿童时期就开始。

(实习编辑:刘秀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严晓伟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心内科,心内科

1985年7月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1990年6月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6月晋升为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正主任医师、教授。1995年9月至1998年4月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心内科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心血管临床药理和血管内皮功能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共发表综述和论著120余篇,著书约80万余字,主编/主译专著5部(其中副主编2部)。现任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内科学系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临床工作着重于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子(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糖尿病等)的防治、心力衰竭诊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以及全身性疾病累及心脏的诊治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脂质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预防和心血管病临床药理。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