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生病不建议输液?立冬后,北京各大医院门诊患者一下子多了起来,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纷纷要求输些疏通血管的药物,以预防心脑血管病发作。这种“有病治病,没病防病”的输液风已经刮了10多年。这种方法真的管用吗?
“秋冬季确实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但靠这种预防性输液的办法来预防并没有科学依据。”目前老年人预防性输液主要是输一些活血化淤、降低血黏度、抗自由基及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这些药物的确能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但它们只有治疗作用,没有预防作用,不能想输就输。更严重的是,有些老年人往往一输就是好几天,可能增加院内感染,以及药物过敏的风险,还可能引起发热、肺水肿、静脉炎或空气栓塞等并发症。
“一般来说,老人输的扩张血管的药物,半衰期(也就是失效期)只有三四个小时,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样,输一次液就能保证几个月不发病。”每种药物的半衰期都不同,短的不到两个小时,长的能达到十一二个小时。像青霉素的半衰期只有两个小时,三硝酸甘油酯只有半小时,所以这类药经常要输上至少一个小时,有的一天还要输三四次。这样一来,增加病人的经费支出不说,无形中也就增加了注射的感染风险。“从这个角度考虑,即使真要输液,也应尽量选择长效制剂,以抗感染的药物为例,最好选择阿奇霉素,而不是红霉素。因为前者一天输一次就可以,后者一天则要输两三次。”
最后,能不输液尽量别输液。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曾指出,中国人过于迷信静脉点滴,其实有70%的中国人不需要输液。国际上公认的用药方针是,能口服的不采用肌肉注射,能肌注的就不输液。在无法采用口服和肌注时,才应选择输液。洪昭光建议,如果患了普通的感冒发烧,先别急着输液,多采用一些能调动身体体抗力的“疗法”,如多喝热水、多休息、注意保暖、饮食清淡等,靠身体自然康复。如果无法通过这些方法缓解,也要由医生来决定是否用药或输液。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