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保健品变食品 养生保健必须适度对症

2009-11-10 07:11: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冬是进补的季节。然而,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进补的。 <br><br>  中医认为,“燥”是秋季的主气,属阳邪,其引起的疾病有温燥(初秋)和凉燥(深秋)。初秋时节,夏季的高温尚未退却,再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因此这个时候感染的燥邪为温燥,主要伤阴,也就是对人体的津液有损害,产生的症状是皮肤干燥、烂嘴角、小便赤黄、大便秘结、少痰等。因此,人们往往把秋季的温燥称为“秋老虎”。 

  改革开放30年,养生保健的变迁却绝不止30年。

  不久前,中国保健协会理事王大宏在博客中回顾了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的30年历程。商品形态的保健产品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包括治疗仪、口服液以及保健膏贴等,产量逐渐上升;中药补品有蜂王精、龟龄膏、灵芝浸膏、田七片、三鞭酒、蛤蚧口服液、参桂鹿茸口服液等。

 


 而随着1987年10月28日卫生部颁布《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结束了行业没有法规和管理主体的混乱局面,各地纷纷批准药健字号产品上市销售。1987年,也因此被称为中国保健行业元年,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000年卫生部公布《关于开展中药保健药品整顿工作的通知》,要求2002年底药健字号产品全部退出市场,至此结束了保健食品和药品两种准入手续同时存在的混乱局面。

  在这段时间里,鱼油、卵磷脂、松花粉、蜂王精开始以食品、特种食品、新资源食品等名义上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市民也流行送“健康”,保健品突然大肆流行起来,太阳神、红桃K等保健品品牌一夜走红。但由于缺乏监管,随之而来的假冒伪劣等不规范现象大量出现,市场秩序和消费信心经受着考验。


  一直到1996年6月1日《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实施,结束了营养保健食品准入无法可依的混乱局面。脑白金、珍奥核酸、安利等产品也在这一时期为大众所熟知。

  2003年,SARS爆发,促使百姓消费心理开始成熟,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和预防保健的意义。喝中药、喝维C冲剂、服用形形色色的保健品,凡是与免疫力搭界的产品,无论是有名的还是没名的,统统热销。

  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将日常养生提上了日程,维生素片、膳食纤维、参茸虫草、膏滋方开始流行。保健品已经不再是以礼品的形式流通于市场,而开始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备品”。到近年来重又开始流行的滋补膏方、参茸虫草,养生成为老百姓富裕道路上的不断追求的生活时尚。

  秋天最重要的是“养阴”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冬是进补的季节。然而,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进补的。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