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第2期

被医生误诊的悲剧不仅仅是在今天才有,要知道,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梁启超也被误诊过呢!不过,关于梁启超被割错肾的真相,至今还有很大争议。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本期名人健康老故事就来八一八这段历史八卦。

关于国公知梁启超被割错肾的真相,至今还有很大争议。一说是因尿血病住院检查时发现右肾有黑点,医生诊断后,误以为他的右肾生瘤,于是便做了割去右肾的手术,但右肾取出后,发现并无肿瘤。但病确确实实是在右肾,只是不至于割掉而已。还有一种说法是,手术值班护士在用碘酒标手术位置时弄错了,本来该切除的是左肾却标成了右肾。事件发生后,徐志摩和陈西滢等文人的指责、梁启超本人对医院的袒护、当事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的沉默等等,让这一事件更加谜团重重。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费慰梅的《梁思成与林徽因》一书,成了很多人考察当年真相的依据之一。按照费慰梅的说法,直到梁启超逝世40年以后的1971年,梁思成才从他的家庭医生那里得知其父早逝的真相: “四十年后,1971年,他从他自己的医生那里得知了他父亲早逝的真相。鉴于梁启超的知名度、协和医学院著名的外科教授刘博士被指定来做这肾切除手术。当时的情况不久以后由参加手术的两位实习医生秘密讲述出来。据他们说,在病人被推进手术室以后,值班护士就用碘在肚皮上标错了地方。刘博士就进行了手术(切除那健康的肾),而没有仔细核对一下挂在手术台旁边的ⅹ光片。这一悲惨的错误在手术之后立即就发现了,但是由于协和的名声攸关,被当成‘最高机密’保守起来。”【1】

而梁启超本人在事发后,鉴于外界争议太大,出于对维护西医的考虑,他写了一份英文声明,题目是《我的病与协和医院》,至今保存在病案中。声明后来被翻译成中文,发表在《晨报》上。他写道:“右肾是否一定要割,这是医学上的问题,我们门外汉无从判断。据当时的诊查结果,罪在右肾,断无可疑。”【2】

对于梁启超的这份声明,松鼠会成员、外科医生李清晨认为,这是不能作为证据的。协和把这份声明收藏到病案里,弄的有点像病家得了私下赔偿不追究事故责任的承诺一样。而我们知道,梁启超发这份声明,更大程度上还是出于保护西医的角度来考虑,不希望因为他这一事件而阻碍了西医在中国的传播,让国人误解西医。但这对我们后人弄清事情真相是没有帮助的。

姓名:梁启超
生卒年: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
最出名的事儿: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人物简介: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学者

但根据梁启超弟弟梁仲策发表于1926年5月29日《晨报副刊》的《病院笔记》来看,医生和梁家家属手术前都知道要切的是右肾。当时,梁启超之弟梁仲策问主治医生:“不一定是癌吧?”医生答:“不一定不是癌。”再问:“怎么治?”再答:“全部割除。”手术后解剖此肾,果见其中有一大如樱桃的黑点,但却不是癌症。要命的是,病人尿中依然带血,且检查不出病源所在,于是复诊为“无理由之出血症。”此后梁启超于4月12日出院,在医院计35天。

笔者认为,这段民国医疗事故最可悲的地方在于,梁任公一心为之辩护,而协和医院却屡缄其口,在大家想要真相的时候选择了沉默,甚至有利用梁任公信任西医的嫌疑。坚信西医,却死在了西医的刀下,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

【1】费慰梅:《梁思成与林徽因》

【2】《人民日报》(2006-08-14 第11版)

39视点

  • 割掉一个肾,对病人生活影响不大

    一般来说,一个肾也能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如果剩下的这一个肾完全正常的话,那么对身体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有一个肾就完全能维持一个人的肾排泄和分泌功能,一个肾是可以正常生活的。割掉一个肾...[详细]

  • 尿血和X光发现黑点,不能因此判断肾上有瘤

    X光发现到的黑点,能代表很多问题,可以判断为肾结石、囊肿、囊腔里面有水、肾肿瘤等多种情况。这个黑点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在现代医学中,此时还须继续做B超、造影、CT等来确诊。而在上世纪20年代...[详细]

  • 肾上有瘤不一定要割掉

    肾上有瘤了就一定要割掉吗?专家说,不一定,要看是什么肿瘤。良性肿瘤不必割掉,应定期观察。如果长得很大,影响了肾脏或者其他组织,或者压迫到了其他脏器。这时候才需要割。另外,肾癌也必须割掉...[详细]

本期特约嘉宾

吴锡信: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广东省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小编观点

本期责任编辑伊人如梦

一场民国医疗纠纷给我们的启发

与其追究真相 不如吸取教训:在西医被国人普遍接受的今天,如今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可谓层出不穷,病人和家属愤而杀医的事件也是一再发生。当医疗事故发生后,患者维权也是十分艰难。希望在医患关系越演越烈的今天,医院能在关键时刻,勇敢站出来,而病人也能多理解医院和医生。谣言止于公开,互信源于透明。那么,局面是否就会好很多?...[详细]

查看更多内容

下期预告

她15岁从马上摔下,再站不起来。生命只剩下一串没有欢乐的日子,青春在生与死的边界上黯然消逝。直到39岁的那年,遇到了他。他向她求婚,她怀疑、犹豫、拒绝,但最终被感动。这段甜蜜爱情的力量甚至让残疾多年的她站了起来。她就是著名《葡萄牙十四行诗集》的作者:勃朗宁夫人。

他们都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但他们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有着生老病死,有过被误诊的经历,也曾为病痛所折磨。把你知道的历史名人与健康相关的故事告诉我们。

微博征集方式:新浪微博@39健康网      点击进入39健康网官方微博

网友评论

5, 1, 20 已有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