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漫天的空气污染让不少长久担忧雾霾的人,又添了沙尘暴的困扰。在立春后的2个多月里,北方已经经历了7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还包括两次强沙尘暴。北京也没有幸免,PM10一度破1000,4月15日更是经历了13年来最强的沙尘暴。
根治?几乎不可能
当把这个问题抛给大学教授、林业专家、气象专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给了一个肯定的答案——沙尘暴不可能被根治。“有人认为治理沙尘暴就是要让沙尘暴消失。事实上,沙尘暴自古就有,我国出土的汉简上便有关于沙尘暴的记载,沙尘暴以前就有,现在有,将来仍会有。”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全国第一届沙尘暴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式功这么说。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吴波、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正研级高工艾婉秀也一致认为,从成因上看,沙尘暴是起源于沙漠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地球上仍然有沙漠存在,就一定会有沙尘暴的发生。
沙尘暴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美国科学家还发现,细微沙尘颗粒与肺病、心脏病死亡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澳大利亚的研究则显示,沙尘暴可能与该国哮喘高发密切相关。我国也曾做过一项调查,在新疆部分地区居住30年以上的居民中非职业性尘肺患者占一定比例,且与其生活在扬沙、浮尘环境关系密切,因此将这种病称为“风沙尘肺”。
每当沙尘暴侵袭北方城市时,当地医院五官科的眼疾患者就会急剧增多。沙尘暴可直接引起眼睛疼痛、流泪,如不清除沙尘,或用手揉眼睛,均会引起细菌性或病毒性眼病。因此,当有吹沙天气时,出门应戴防尘眼镜;如沙尘进入眼睛,切忌用手乱揉,可用干净的湿毛巾轻轻擦拭,如没有效果,则要去眼科医院就诊。
沙尘暴还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空气质量不好,使得一些呼吸道本来就不健康的人出现干咳、咳痰、咳血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高烧。此外,大风使地表蒸发强烈,驱走大量的水汽,空气中的湿度大大降低,鼻腔黏膜因干燥而弹性削弱,易出现微小裂口,防病功能随之降低,空气中的病菌就会乘虚而入。
不能根治,但绝非无能为力
对于无法消灭的沙尘暴,该拿它怎么办?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预防和调养。
1、保持室内湿度:室内可以使用加湿器,以及洒水、用拖把拖地等方法,以保持空气湿度适宜。因为在风沙天气里,空气干燥,相对湿度偏小,人们咽干口燥,容易上火,引发或者加重呼吸系统疾病,并且使皮肤干燥,失去水分。
2、外出注意采取挡风沙的措施:戴口罩可以有效地防止口鼻干燥、痰多、干咳等。帽子和丝巾可以防止头发和身体的外露部位落上尘沙。风镜可减少风沙入眼;一旦尘沙吹入眼内,不能用脏手揉搓,应尽快用流动的清水冲洗或滴几滴眼药水,不但能保持眼睛湿润易于尘沙流出,还可起到抗感染的作用。

3、及时清洁灰尘:沙尘天气归来后,可以用清水漱口,清理鼻腔,洗个澡,及时更换衣服,保持身体洁净舒适。房间内落满灰尘要及时清理,用湿抹布擦拭,以免造成室内尘土飞扬。
4、喝百合银耳汤:中医认为百合能养阴清热,润肺止渴,宁心安神。百合具有良好的止咳作用,并可以增加肺脏内血液的灌流量,改善肺部功能,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对人体排毒很有利。银耳具有强精、补肾、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美容、嫩肤、延年益寿之功效。用于治肺热咳嗽、肺燥干咳、胃炎、大便秘结等病症。它能提高肝脏解毒能力,保护肝脏功能。
5、提早进行预防:预防胜于治疗, 平时可口含润喉片,保持咽喉凉爽舒适;滴几次润眼液以免眼睛干燥;有鼻出血的情况可以经常在鼻孔周围抹上几滴干油,以保持鼻腔的湿润,防止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你可知香薷饮?既能解暑还能消肿!
2019-05-15
这三样东西你还在吃?痛风找上门是太轻而易举
2019-04-29
宫颈癌疫苗接种年龄有讲究,什么时候打疫苗才有预防作用?
2019-04-12
乳腺增生会发展成为乳腺癌吗?
2019-04-12
李志更主任医师北京京城皮肤医院擅长领域:慢性荨麻疹、湿疹、痤疮、银屑病、皮炎、失眠、慢性胃肠炎、过敏性鼻炎、乳腺增生、男妇科病等。
蒋红玉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沈英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擅长领域:消化系统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便秘、口臭、消化不良、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幽门螺旋杆菌、胃胀气、胃酸烧心、十二指肠炎、胃痛胃疼、肠胃炎等胃肠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