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夏天渐远,秋天即到,气温开始进入显著变化的阶段,此时天气特点多为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比较大,空气湿度渐低,闷热不再,秋燥渐起。那么,初秋季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节气的变化。秋季养生在对精神、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等方面进行调摄时,皆应以养“收”为原则。
初秋养生提示初秋养生提示
情绪宜平和:依照自然律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在秋主“收”的原则下,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静”,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
饮食应清补:虽然入秋后天气渐渐转为早晚凉爽,但是“秋老虎”的威力很大,进补宜“清补”。就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功效的食物。一方面 可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另一方面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进补奠定基础。“清补”当忌辛辣、肥甘油腻、生痰助湿类食品,但并非禁忌荤食。
早睡再早起: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宜早睡早起。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对预防秋季的呼吸道疾病大有裨益。适当早起也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运动应适度: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但秋天养“收”,不宜做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尤其是老年人、小儿和体质虚弱者。此时因为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适当运动锻炼,即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即可停止,此时能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于肛肠科常见病的辨证施治,并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肛肠科常见、疑难疾病,如:各种类型的环状混合痔;高、低位复杂性肛瘘;高、低位肛周脓肿及复杂性多间隙脓肿;肛裂;直肠息肉;直肠、肛管狭窄;肛窦炎;藏毛窦;化脓性汗腺炎;坏死性筋膜炎;炎症性肠病;出口梗阻综合症等,手术效果显著,后遗症及并发症少,以出色精湛的手术赢得了病人的信任和赞扬。
擅长领域:在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擅长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扭转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等病理改变;运用中医治疗消化道肿瘤以及治疗顽固性失眠具有良好效果。
擅长领域: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胃肠疾病、肝、胆、胰疾病、功能性胃肠病及急重症胰腺炎疾病方面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