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春天是干燥多风的季节,春风是万物生机盎然的制造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桃红柳绿,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春风劲吹的结果。但是,从中医学角度来看,春风也有致病的作用。中医所说的“风邪”就是指一些春季流行的传染疾病的致病菌,“风为百病之长”、“春多风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春天气温逐渐回升,蚊、蝇及致病菌也开始大量繁殖,一些体质虚弱、抗病力较差的人,很容易引发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所以,春天一定要注意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最简单的方法,勤洗手,勤晒被褥,远离人群聚集的地方,室内要经常通风。另外,要加强锻炼,提高肌体的抗病能力。中医有“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的春季养生原则。
春捂俗语说:“春天孩儿脸,一日遭三变”,意指冬春换季之时,冷暖变化无常,形成“倒春寒”。老年人抗寒能力较弱,如不注意保暖,极易受凉感冒。另外,受凉后可使人体血管收缩或者痉挛,容易诱发“心绞痛”等心血管病变。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受凉后,可使血压明显升高,甚至发生脑中风。民间所说的“春捂”古训就是说春天要注意保暖,不要等感到凉后才急忙添加衣服,这时往往为时已晚。
春困春季,许多老年人常感到身体懒散乏力,昏昏欲睡,这种“春眠不觉晓”的现象便是春困。在严寒的冬季,人体为抵御寒冷的侵袭,防止体内热量的散失,皮肤的毛细血管大多数处于收缩状态。而到了春天,气温回升,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使内脏和大脑供血供氧相对减少,再加之老年人动脉硬化,血管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特别容易出现春困现象。
春困可影响人的情绪和生活规律,但增加睡眠时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越睡越困。改善春困的唯一办法是作息要规律,在加强锻炼的基础上进行饮食调理。在饮食上首先要保证糖的供应(糖尿病患者酌情而定),因为糖食(米、面食)在体内氧化完全,供能迅速,有助于改善疲劳。其次是多食一些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的食物,如瘦肉、蛋类、豆制品、粗粮和各种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提高脑细胞的兴奋性,防止困倦。
(实习编辑:陈彬)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你可知香薷饮?既能解暑还能消肿!
2019-05-15
这三样东西你还在吃?痛风找上门是太轻而易举
2019-04-29
宫颈癌疫苗接种年龄有讲究,什么时候打疫苗才有预防作用?
2019-04-12
乳腺增生会发展成为乳腺癌吗?
2019-04-12
王晓岚主治医师昆明市中医院擅长领域:擅长于肛肠科常见病的辨证施治,并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肛肠科常见、疑难疾病,如:各种类型的环状混合痔;高、低位复杂性肛瘘;高、低位肛周脓肿及复杂性多间隙脓肿;肛裂;直肠息肉;直肠、肛管狭窄;肛窦炎;藏毛窦;化脓性汗腺炎;坏死性筋膜炎;炎症性肠病;出口梗阻综合症等,手术效果显著,后遗症及并发症少,以出色精湛的手术赢得了病人的信任和赞扬。
李志更主任医师北京京城皮肤医院擅长领域:慢性荨麻疹、湿疹、痤疮、银屑病、皮炎、失眠、慢性胃肠炎、过敏性鼻炎、乳腺增生、男妇科病等。
刘理想主任医师北京京城皮肤医院擅长领域:皮肤病、自身免疫病、妇科病、内科杂病及老年病健康调理,如银屑病、荨麻疹、湿疹、痤疮、皮肤瘙痒症、急慢性咳嗽、过敏性哮喘、鼻炎、高血压、心脏病、乳腺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病、附件炎、肾病、痛风、甲状腺疾病、中风后遗症、慢性胃肠病、风湿病、颈椎腰椎病、内分泌失调、抑郁症、失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