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加衣夜关窗 补水润肺多吃酸
“早穿棉袄午穿纱”,这句话最初用来描述新疆的特殊气候。然而,最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都有类似的表现。处暑过后,白天气温虽然没有太大变化,但早晚温差却明显加大,让感冒患者骤增,而且病情重、病程长,让人们在这个初秋过得不太舒服。
每到九十月份,因为感冒就诊的患者大量增加,今年有所提前,有的甚至还会引发慢性气管炎、哮喘、肺炎等并发症。初秋乍寒还暖,机体调节机能很难适应忽凉忽热的变化,是感冒最易流行的季节。若想安度这个时期,以下七点要牢记:
早晚加衣。老人、小孩和一些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的人,在早晚出门时一定要带一件外套。周荣斌提醒,“春捂秋冻”之说也要因人而异,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者更要注意保暖。在秋装的选择上也要充分考虑到舒适、防护和保健等多方面因素。
保持空气流通,晚上关窗。最好在早中晚各开窗通风三次,每次15分钟为宜,既保持了室内空气清新,又抑制了细菌的滋生。但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关窗,夜晚温度低,冷风侵袭很容易引起哮喘等疾病的发作。
规律作息。很多人在夏天睡得晚,作息不规律,若延续到秋季,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所以在季节交替期要保证规律的作息和生活节律,早点上床睡觉,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同时多喝水。
均衡营养。天气转凉后,人们会食欲大增,在干燥季节多吃些滋阴润肺多酸的食物很好,如银耳、梨、藕、葡萄、苹果等,少吃辛辣食物,适当“贴秋膘”。
适度锻炼。天气凉快之后,随着体感舒适度的提高,运动的人也多了起来。登山、步行、打太极都是耐寒锻炼的项目,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按摩头部。如果是风寒引起的感冒,按摩头部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具体方法是找到百会、风府、风池、天柱等穴,按压50次,早晚一次。喝姜汤也适用于初期患风寒感冒的患者。
鼻炎等患者要注意。患有鼻炎、心脑血管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类疾病的患者要特别注意,提前准备好相应药物,注意防寒保暖,早晚尽量不要到户外活动。
(实习编辑:刘秀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擅长领域:运用“扶正去毒,攻补兼施”方案治疗各种肿瘤,令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备受患者及家属信赖。 重视“理气、养阴、通瘀”治疗乳腺病、月经不调、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及其它妇科杂病等。 善用“中医综合治疗 (内服、针灸、外治、食疗)”的方法诊治各种胃病、急性及慢性肠炎、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痛风、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症、肥胖症、心悸、失眠、肺病、心血管病等疑难杂症以及疼痛性疾病。 传承清代名医吴师机中医外治""膏治百病""之法,创立""古方中药穴位贴敷治法”,不仅大大增强治病疗效,而且使用方便快捷。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前列腺炎、糖尿病肾病、紫癜肾炎、痛风性肾病等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病及内科疑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