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寒潮来,几多咳嗽声。初春时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难测,一天之内天气都有可能发生急剧变化。
有时早晨是春寒料峭,冷气逼人,中午又阳光乍现,春风送暖,但到了夜间就可能寒流突至,气温骤降。因此,初春时节衣着单薄很容易感受春寒引发疾病,应不忙减衣。
早春切莫薄、透、露
每年的初春时节,风湿病人都会明显增多,天气的潮湿和风寒是其主要发病诱因。俗话说“春捂秋冻”,在这种由冷转暖的天气里应该特别注意保暖和防潮,尤其是足部和腿部要穿得更暖和些。
“寒从脚起”,下半身多穿一条裤子甚过于上半身多穿两件毛衣。有些爱美的女士迫不及待地穿起了漂亮的裙装,这也不利于健康,早春薄、透、露的代价往往是发冷、发烧、咽痛,而膝关节也受害,它是最容易受风寒侵袭的关节部位。对于没有风湿病的人来说同样应该保暖,许多风湿病人的首次发病就是因受了风寒引起的。
减衣之道:把握4个“春捂”指数
随着医疗气象学的兴起,科学家对春捂有了许多更科学、更具体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供人们在实践中便于“操作”的数据,姑且称它是春捂指数。
该捂的时机
冷空气到来前1-2天。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再晚便是雨后送伞了。
该捂的气温
15℃是临界温度。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该捂的信号
日夜温差大于8℃。春天的天气,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花开又被风吹落”,让你回味冬日的肃杀。面对“孩儿脸”似的春天,你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而何时加衣呢?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8℃时是该捂的信号。
该捂的时间
7-14天恰到好处。捂上身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而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减得过快有可能冻出病来。
(实习编辑:叶洁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你可知香薷饮?既能解暑还能消肿!
2019-05-15
这三样东西你还在吃?痛风找上门是太轻而易举
2019-04-29
宫颈癌疫苗接种年龄有讲究,什么时候打疫苗才有预防作用?
2019-04-12
乳腺增生会发展成为乳腺癌吗?
2019-04-12
李丽丽副主任医师看大医互联网医院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肺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吴建龙副主任医师南京市第二医院擅长领域:运用“扶正去毒,攻补兼施”方案治疗各种肿瘤,令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备受患者及家属信赖。 重视“理气、养阴、通瘀”治疗乳腺病、月经不调、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及其它妇科杂病等。 善用“中医综合治疗 (内服、针灸、外治、食疗)”的方法诊治各种胃病、急性及慢性肠炎、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痛风、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症、肥胖症、心悸、失眠、肺病、心血管病等疑难杂症以及疼痛性疾病。 传承清代名医吴师机中医外治""膏治百病""之法,创立""古方中药穴位贴敷治法”,不仅大大增强治病疗效,而且使用方便快捷。
周继友主任医师济南市中医医院擅长领域: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胃肠胆囊息肉,胃癌,食管癌,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