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出痧越多越好
刮痧是用刮痧板或匙勺等钝缘面物通过在体表反复刮动、摩擦,使局部皮肤充血,进而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并消除组织炎症反应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不少人认为,刮痧时出痧越多越好,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出痧的多少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实证、热证出痧多,而虚证、寒证则出痧少;服药过多者,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不易出痧;肥胖与肌肉丰满者也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出痧往往也不明显。因此,如果一味追求出痧而使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最终只会伤害身体。
误区二:时间长短无碍
很多人在刮痧时不很在乎时间长短,其实,时间掌握是刮痧功效好坏的一个重要环节。养生专家建议,每个部位一般刮15~30次,以3~5分钟为宜;局部病变或者局部保健一般在20~30分钟之间,全身整体刮痧宜在40~50分钟之间。此外,刮痧不能来回刮,而是要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应单方向刮拭。另外,由于刮痧多少对皮肤存在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5~7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刮痧。
误区三:去感冒刮痧好
林女士,因晚上开冷气睡觉,早上起床后便觉头痛、鼻塞,继而出现恶风、颈背痛、神疲乏力,医生诊断,林女士患的是风寒感冒,采用刮痧治疗一次后症状基本消失。然而同样是感冒的刘伯,在家里刮痧却越刮脸越苍白,人也更加虚弱。为什么都是感冒,都是刮痧,效果却大相径庭?专家解释说,感冒用刮痧疗法,一般效果是很明显的。但是,如果感冒是以发热为主,则不宜单一进行刮痧,要配合药物治疗。尤其不能“头痛刮头,脚痛刮脚”。因为头痛刮痧必须排除头部有无器质性疾病,所以一定要到医院诊断清楚再行刮痧。
误区四:刮痧不会不适
刮痧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种简单的“推拿”,只有效果好不好,不会出现什么不适症。其实,刮痧疗法和针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刮痧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适症状。医学上称这种不适为“晕刮”,“晕刮”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头晕等。此时,应迅速停止刮痧,让患者平卧,并喝点温开水或温糖水,休息片刻,很快会好转,若不奏效,可迅速用刮痧板刮拭患者百会穴、人中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涌泉穴急救。
误区五:不分饥饱人群
有些人为了利用午休时间,常常是不吃饭就去进行刮痧。其实,这样也不科学。因为专家一再强调,刮痧是要承受一定的强度和力度的,空腹和过度疲劳者千万别进行刮痧,否则极易出现“晕刮”。此外,身体瘦弱、皮肤失去弹力者;施治局部痈肿、疮疡、溃烂或肿瘤患者;患有心脏病、水肿的病人;血友病、出血性、出血性紫癜和其他出血疾患者,都不能进行刮痧治疗。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是怕痛的患者需要轻刮。还有,年老体弱的老人、年幼体虚的孩子刮痧也要慎重。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你可知香薷饮?既能解暑还能消肿!
2019-05-15
这三样东西你还在吃?痛风找上门是太轻而易举
2019-04-29
宫颈癌疫苗接种年龄有讲究,什么时候打疫苗才有预防作用?
2019-04-12
乳腺增生会发展成为乳腺癌吗?
2019-04-12
段丽平主任医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擅长领域: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胃肠疾病、肝、胆、胰疾病、功能性胃肠病及急重症胰腺炎疾病方面的诊断及治疗。
沈英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擅长领域:消化系统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便秘、口臭、消化不良、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幽门螺旋杆菌、胃胀气、胃酸烧心、十二指肠炎、胃痛胃疼、肠胃炎等胃肠系统疾病。
吕崇江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应城市人民医院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锡矿山中心医院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哈尔滨铁路分局第二职工医院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盐城东方妇产医院二级 专科医院 民营
北京市惠新医院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