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古称“秋迁”,意即用手揪着皮绳迁荡。据说,荡秋千,原称“荡千秋”,其俗最早为北方的山戎族所创,后来传人中原,由于汉武帝时以“千秋万寿”作为祝寿之辞,以后为了避讳便改称“秋千”。
南北朝时,从后宫逐渐传到民间。梁代《荆楚岁时记》中记载说:“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二而推引之,名日打秋千。”《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官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韦庄《长安清明》诗中说:“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都反映了唐代秋千之戏的情。
寒冬一过,人们换上春装,架起秋千,在空中荡来荡去,翩翩若飞,可以舒展心情、开阔视野、平衡身心、增大胆量、忘却烦恼。荡秋千对于妇女尤其适合,“无风一上秋千架,小妹身材比燕轻”。传统医学认为女子多郁症,荡秋千是非药物解郁的好方法。
荡秋千的健身效应是全身性的。在不断克服紧张和恐惧心情的同时。可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四肢和头部受限的情况下,骨骼肌有节律地收缩和放松,还有利于肌纤维体积的增大。
(责任编辑:徐晓宇 实习编辑:陈琼)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你可知香薷饮?既能解暑还能消肿!
2019-05-15
这三样东西你还在吃?痛风找上门是太轻而易举
2019-04-29
宫颈癌疫苗接种年龄有讲究,什么时候打疫苗才有预防作用?
2019-04-12
乳腺增生会发展成为乳腺癌吗?
2019-04-12
尹德海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擅长领域: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肾脏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在糖尿病及肾脏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王晓红副主任医师看大医互联网医院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王毓新主任医师北京华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医院擅长领域:常见皮肤病,如感染性皮肤病:真菌、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皮肤病;银屑病、白癜风、皮炎、湿疹、荨麻疹、性病、痤疮、玫瑰痤疮;少见皮肤病,如皮肤肿瘤、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及一些较疑难皮肤病,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