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养生门道多 冬季进补需注意

2010-12-21 01:25: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中医几千年前就注意到,进食的规律足以对生命健康起到非常大的影响。隋唐名医,一代药王孙思邈活了至少120岁,他在《千金要方》中说:“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也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这些都是告诫人们饮食要有规律、有节制。<br>

  中医几千年前就注意到,进食的规律足以对生命保健健康起到非常大的影响。隋唐名医,一代药王孙思邈活了至少120岁,他在《千金要方》中说:“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也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食有节,起居有常。”这些都是告诫人们饮食要有规律、有节制。

  中医有句话叫“饮食自倍,肠乃伤”。食饮暴摄,则胃受伤,这是“三因致病学说”之一大病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主运化水谷、运利水湿,化生精微,胃主腐熟水谷,脾胃受伤,不能腐熟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则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气血亏虚。食物不消化则成食积,水饮不化则留而为饮,痰湿内生,则可变生百病。

  此外,大病初愈的人一定要注意饮食节制,这也是养生祛病之道。

  过则伤其正

  金代医家张从正提出:“五味贵和,不可偏胜。”李东垣《脾胃论》中提到:“至于五味,口嗜而欲食之,必自裁制,勿使过焉,过则伤其正也。”在《素问》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论述。“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是说过食高脂食物,易生疾病。还有“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这些是按五分类,分别论述了饮食滋味偏嗜的具体危害。

  现在方便食品泛滥,已经成了公认的“垃圾食品”。这些食品多数为高盐或辛辣刺激食品。辛味五脏归于,“肺主皮毛”,“肺朝百脉”,所以过食则变病百生。大家都知道,高盐饮食易患心脑血管病。所以很多心肾类疾病都要求少盐或无盐饮食。

  贪凉饮冷易成“阴暑”

  饮食的寒温适宜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指食物要温度适宜。进食过烫、过凉的食物都对人的健康有不良影响。常吃过热食物食道喉癌的发病率增高。“寒饮食入胃”可令人咳。贪凉饮冷易成“阴暑”,“阴暑”即“胃肠型感冒”一类的外感热病。年轻女性贪食生冷,月经期更易患病。

  中医认为食物本身具有寒、热、温、凉、平等性质,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虚寒体质的人应该多吃温热性质的食物,而热性体质的人或患有偏热性疾病的人则正相反。

  调节饮食祛疾患

  严格来说,调节饮食祛疾患是用食物调节身体状态来对抗疾病,即所谓的食疗。正如《素问》中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疗,十去其九。果肉骨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很久以前中医所说的“毒”是泛指药物。认为药物皆有偏性,治病就是以偏纠偏。有人说某食物、某水果吃了对某病有好处。其实,并不是每个患者吃了都适合,甚有出现反效果的。就是因为同一个疾病在不同人身上会有不同的情况,有时治疗方法会完全相反,中医叫同病异治。所以某一食物、水果的营养与益处都是相对的。我们在前人的经验与理论基础上,有区别地将食物用于调养身体,调理疾病才会收到效果。而且不是今天吃适宜、明天吃适宜,就等于吃它永远适宜。因为身体状态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应该“无使过之”。其实这些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是很简单的道理。如“不偏不倚”、“过犹不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饮食的治疗作用有时是药物代替不了的。数百年前就有这样一个故事:清代名医叶天士遇到一位患消渴的病人,经诊认为已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后来此人遇一山野医生,指点其服用一种水果,坚持一月病即痊愈了。叶天士知道后还向那个医生拜师学艺,此人也成了叶天士十七师之一。

  每个人都有惰性,无病时不知注意,“以酒为浆,以妄为常,恣于所嗜”,有病了就追求一劳永逸,或保健时追求治百病的“灵丹”。 其实环境、人的状态都有差异,都在不断变化,生克制化,阴阳消长这是中医讲的规律。也就是自然有自然的规律,人只有顺应这个规律才能健康,反之则患病。这就是为什么生活在同一个环境,同吃五谷杂粮,一些会养生的人能长保康宁,而有些人却疾患丛生。这就是养生与不养生的差别。

(实习编辑:叶洁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39热文一周热点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专家更多
  • 吕崇江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 宫毅主任医师云南省中医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疮、复杂性肛瘘、顽固性便秘、直肠息肉、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肛门湿疹、直肠脱垂、结肠易激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肛门术后并发症后遗症等肛肠疾病,特别是对疑难肛肠疾病有着独特治疗方案。

  • 蒋红玉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