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立秋后养生“早睡早起”忌贪凉

2011-08-20 08:10:00凤凰中医
核心提示:从立秋开始,早晚虽然开始有凉意,但中午依然很热。所以立秋后依然要注意避热纳凉,早睡早起。

  《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中医讲究“天人相应”,立秋,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专家提醒,秋季养生,凡食起居、运动锻炼、精神情志,皆以“养”和“收”为原则:起居宜“早睡早起”,食需“少辛多酸”,锻炼宜轻松平缓,精神需安神养气。

  夏秋之交病候有哪些特点?

  立秋到秋分之间,属于“入地户”,气化由阳入阴,天气渐凉,热渐退昼渐短,夜渐长气候由热转凉,大地逐渐转为收藏。所以,从立秋起,要开始养阳。

  第一,人体气血也开始逐渐内收,表现为呼吸、心跳逐渐变慢一些,新陈代谢也开始减慢,以适应与自然相应,脏气开始内藏的需要。所以从立秋起,要开始养收。

  第二,夏秋之交,天气忽冷忽热,燥湿不调,寒温难定,阴阳气交不稳定,容易得病,所以就要养好生。

  第三,养生原则早卧早起、多做深呼吸,多吃润生津之品。

  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但不能“乱补”。

  在立秋过,很多“苦夏”、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因此主动或被动地开始贴秋膘;一些老人更讲究主动贴秋膘。不过专家提醒人们,不要急着贴秋膘。因为此时人的肠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负担,影响肠功能。因此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再多增加肉食。那些患有肠道疾病、高血脂、慢性中风等疾病的人,不宜摄入肉食太多。

  立秋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尽量少吃、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肝。要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另能调理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与肉食相比,叶类、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中医养生还提倡立秋每天早晨喝粥,粥利于健,可助滋阴,平衡健旺的阳气。

  立秋之还要谨记“秋瓜坏肚”。不论西瓜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则会损伤阳气。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疾患,却已使肠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阳,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古代就有对付秋燥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食良方。

(责任编辑:徐晓宇 实习编辑:姜文苑)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找医生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疾病科普推荐健康贴士推荐
特别策划
39热文一周热点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专家更多
  • 吕崇江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 王晓岚主治医师昆明市中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于肛肠科常见病的辨证施治,并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肛肠科常见、疑难疾病,如:各种类型的环状混合痔;高、低位复杂性肛瘘;高、低位肛周脓肿及复杂性多间隙脓肿;肛裂;直肠息肉;直肠、肛管狭窄;肛窦炎;藏毛窦;化脓性汗腺炎;坏死性筋膜炎;炎症性肠病;出口梗阻综合症等,手术效果显著,后遗症及并发症少,以出色精湛的手术赢得了病人的信任和赞扬。

  • 吴建龙副主任医师南京市第二医院

    擅长领域:运用“扶正去毒,攻补兼施”方案治疗各种肿瘤,令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备受患者及家属信赖。 重视“理气、养阴、通瘀”治疗乳腺病、月经不调、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及其它妇科杂病等。 善用“中医综合治疗 (内服、针灸、外治、食疗)”的方法诊治各种胃病、急性及慢性肠炎、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痛风、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症、肥胖症、心悸、失眠、肺病、心血管病等疑难杂症以及疼痛性疾病。 传承清代名医吴师机中医外治""膏治百病""之法,创立""古方中药穴位贴敷治法”,不仅大大增强治病疗效,而且使用方便快捷。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