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的辐射是电离辐射,而手机等电器的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
对日本核电站泄漏核辐射的恐慌引发国人抢盐,成为缺乏科学素养的笑话。抢盐风波渐渐平息,然而人们对辐射仍然缺乏常识,最典型的便是害怕手机等电器的辐射,导致男人不敢把手机放在裤兜里以免不育,女人怀孕纷纷穿上防辐射服怕胎儿畸形。其实手机的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科学家至今未发现手机辐射对人体有不良影响,长时间打手机后感到的不适多与心理因素有关。
电离辐射杀伤生物体
X光、γ射线等核放射线能量极高,被称为“电离”辐射。科学上已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电离辐射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超过安全水平的高强度和高剂量电离辐射可引起人体急慢性放射病及恶性肿瘤等,轻者出现白细胞下降、脱发、呕吐、腹泻等,重者出现大面积出血、严重感染、造血功能障碍,甚至发生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肿瘤。
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强度轻微的放射线,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长时间暴露在射线源的有效“射程范围”内,例如在微波站或者医用射线源附近,就有危害了。短期或偶尔一次接触放射线,例如到医院接受一次X线检查(拍X光片或CT扫描),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孕妇除外)。正常情况下人体不断新陈代谢,可将受到损害的细胞修复。增加摄入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促进细胞修复,从而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
打手机不适或因疲劳造成
手机、对讲机、电脑、电视机等电器在工作时发出的是频率较低的非电离辐射。有传言称,频繁使用手机的人受到辐射的影响,容易得脑瘤、流产、失眠、记忆力下降云云。网上还疯传过一个“俄罗斯手机煮蛋实验”,称把两部手机绑在一个鸡蛋杯旁相互通话,过了一段时间杯中的鸡蛋就会被煮熟。
尽管这很快被证实是恶作剧,但全球的科学家的确对手机电磁辐射进行了多项严格的研究: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对比了322名使用手机的脑癌患者和683名健康人,发现手机与脑癌发病率无关;瑞典国家职业病研究学会对905名手机用户进行研究后称,使用手机并不增加脑瘤的发病率;丹麦一项研究更是对42万名手机用户跟踪长达21年,称手机辐射与癌症发病率无关。
手机辐射对人体无害已是科学界的主流观点。尽管如此,刘移民认为这个问题还没有最终定论,毕竟手机问世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应继续观察研究,但估计即使有影响,对人体的害处都是很微小的。
很多人在使用手机后声称睡眠不好、精神变差等,这些主观感觉不适即使到医院也查不清。这是类神经症的表现,多与害怕辐射的心理阴影有关。手机在工作时电池会发热,长时间贴着耳朵打手机可造成一定的不适,但毕竟热量有限,远未达到损伤的程度。不适更可能是由身体疲劳造成的,因为打电话时需要聚精会神地交流,时间一长难免产生种种不适。
(责任编辑:骆丽萍 实习编辑:叶洁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你可知香薷饮?既能解暑还能消肿!
2019-05-15
这三样东西你还在吃?痛风找上门是太轻而易举
2019-04-29
宫颈癌疫苗接种年龄有讲究,什么时候打疫苗才有预防作用?
2019-04-12
乳腺增生会发展成为乳腺癌吗?
2019-04-12
沈英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擅长领域:消化系统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便秘、口臭、消化不良、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幽门螺旋杆菌、胃胀气、胃酸烧心、十二指肠炎、胃痛胃疼、肠胃炎等胃肠系统疾病。
吴建龙副主任医师南京市第二医院擅长领域:运用“扶正去毒,攻补兼施”方案治疗各种肿瘤,令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备受患者及家属信赖。 重视“理气、养阴、通瘀”治疗乳腺病、月经不调、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及其它妇科杂病等。 善用“中医综合治疗 (内服、针灸、外治、食疗)”的方法诊治各种胃病、急性及慢性肠炎、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痛风、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症、肥胖症、心悸、失眠、肺病、心血管病等疑难杂症以及疼痛性疾病。 传承清代名医吴师机中医外治""膏治百病""之法,创立""古方中药穴位贴敷治法”,不仅大大增强治病疗效,而且使用方便快捷。
李丽丽副主任医师看大医互联网医院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肺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