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盘点身体补钙遇到的四个困惑

2009-06-11 05: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不知从何时起,缺钙就像一种无声无息的“流行病”,悄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而补钙也如同吃饭一样,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盘点身体补钙遇到的四个困惑


  不知从何时起,缺钙就像一种无声无息的“流行病”,悄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而补钙也如同吃饭一样,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儿童因身体需要补钙,白领为健康保养补钙,中老年人为防骨质疏松等疾病补钙……令人眼花缭乱的补钙产品中,液体钙效果是否真比固体的好?如何才能既省钱又能补好钙?

  补钙产品种类繁多

  “丰富多彩”是记目前补钙产品的最好概括。一是价格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二是碳酸钙、氨基酸钙、乳酸钙、柠檬酸钙等种类繁多;三是胶囊、液体钙、片剂等剂型不一而足。在记者走访的近十家药店中,一问及是否有补钙产品,药店销售人员无一例外地答道:“有啊,种类多了去了,你要哪种?”

  不少人对补钙产品的价格心存疑虑,贵的和便宜的到底差别在哪?记者在调查过程中,至少接触了十余种补钙产品。按两个月服用量算,100元左右的产品占据市场主流,液体钙、固体钙等各种剂型都有;价格最低的在50元左右。再贵点的,多在200元以上,而且产品几乎都给自己打上了“进口”的标签。价格最贵的,两个月用量就要650元。比如,一款来自美国,自称是从贝壳类动物中提取出来的产品价格就是这样。当问及该产品为何如此昂贵时,药店销售人员表示,她们也不清楚,厂家就这么给定的价。“实际上,人体对这些钙剂的吸收都差不多,你只要看着价位合适就行了。”销售人员进一步向记者解释道。

  和记者一样,前来为5岁儿子购买补钙产品的王女士也在药店柜台前犯了愁。她不由地皱了皱眉,对记者说:“我一不是学医的,二不懂营养学,这么多钙可怎么选择啊?”无奈之下,王女士决定购买在电视上长时间热播的广告,“蓝瓶的钙,好喝的钙。也不知道是不是真那么回事儿。”一旁的销售人员附和道,“你就买这个吧,液体的,孩子吸收好,不便秘。”

  面临的四个困惑

  实际上,很多人和王女士一样,各类广告和药店销售人员的介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购买哪个产品。那么,大家在选用时是不是被误导了?购买时又面临着哪些困惑呢?

  困惑一:类型不同功效不同?

  “按化学成分分类,目前的钙产品主要有两大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告诉记者,一类是有机钙,如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另一类是无机钙,主要有碳酸钙、柠檬酸钙等,它们被制成片剂、胶囊、泡腾片、口服液、咀嚼片等形式。此外,还有一种从动物骨头里以及其他海洋生物中提取出来的钙。其实,从人体吸收角度来说,不同的钙区别并不大。

  困惑二:液体钙更容易吸收?

  因为广告的关系,液体钙被宣传得神乎其神:更易吸收、不含凝固剂、服用不牙碜、提取于深海贝类等。“其实,固体钙和液体钙吸收率的差别不大”,何计国明确表示,“固体的到了胃里不也变成液体了吗?”其实,要弄清一个概念——钙元素吸收率和钙化合物吸收率。像葡萄糖酸钙等这种大分子钙表面上看好像吸收率高,但实际上是因为其分子量比较大,换算成钙元素的吸收,大概也就在40%—50%。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孟迅吾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内分泌科

孟迅吾,女,1935年8月26日生,江苏省人。内分泌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1957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1981年8月-1983年9月在美国波斯顿哈佛医科大学麻省总医院(Mass General Hospital)内科进修代谢性骨病。1989年12月-1990年6月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Helen Hayes医院骨研究中心进修骨质疏松症的研究。1993年12月-1994年6月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Helen Hayes医院骨研究中心进修骨质疏松的研究。1957年-1963年在内科担任住院医师,1963年-1965年担任内科、内分泌科住院总医师,1965年-1985年担任内分泌科、主治医师,1985年-1989年担任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1989年至今担任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专题
谈骨论筋06:维生素D到底健不健骨?

最近,一项研究结果为“补充维生素D对健康人的骨密度没有任何影响,因此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并不能降低人们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刊登在著名杂志《柳叶刀》上,一些患者因此质疑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防治的作用。那么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还要不要服用维生素D?39健康网就此咨询了广东省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防治中心吴文主任。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