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9大步骤 让你夏日养出迷人清新体味

2012-07-07 00:44:03优讯-中国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体味这东西,是自己“身在此山中”所以浑然不觉,但对他人却是实实在在的小气候,不好不闻不问。想成就体香,不免就要学习一下体味是如何产生的。

  人体的气味从何而来?

  人体的气味是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它和人代谢出的物质有关。而人体代谢出的物质大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脂质类物质,像皮肤分泌出的皮脂和汗液。皮脂即我们通常说的皮肤表面的油,它会在皮肤表面形成皮脂膜。皮脂长时间接触空气便会被氧化,形成氧化脂质,氧化脂质会发出气味。而我们知道汗液也是有味的。第二类是蛋白质类物质,包括我们的排泄物。蛋白质发酵时的味道比脂质浓得多。第三类是一些糖分,包括呼出的二氧化碳,也有一些是有机酸。人体分泌出的这三类物质都会发出气味。

  这三类物质中含有多少化学成分呢?有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气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体味中所含的物质多达700余种。其中呼吸系统排出的有149种,汗液中有152种,尿液中有298种,粪便中有196种。通过皮肤排出的已知气体,有烃、醛、丙酮、苯与甲烷等20余种化学成分。

  由于含有这么多的化学成分,所以,人体气味因人不同,气味的强弱浓淡也不同,同样的脂肪氧化不同的人会分解出不同的气味。体味就像我们的指纹一样是我们自身的一种独特标志。警犬在追捕犯罪分子时就是根据其体味来找出凶手的。

  香女每逢大汗淋漓,香味分外强烈,这说明她的香气和汗液分泌有关。汗液是人体内分泌的结果,它属于脂质类物质,这种脂质类物质是细菌滋生的温床,细菌在分解这些物质时会发出气味,但发出什么气味可能因人而异。

  汗≠汗味不出汗≠无体味

  很多人误以为体味重是因为爱出汗。其实,出汗是人体一项基本的自我平衡的机制。

  汗与体味

  气温升高时,汗水带走热量并排除废物如乳酸、尿酸、使体温维持在摄氏36.5℃左右的恒温状态,从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机能。

  汗腺有大汗腺和小汗腺两种,小汗腺几乎遍部全身,我们能看见的汗珠几乎都是这里“生产”出来的。大汗腺则主要分布在身体腋部和生殖部位。

  当人体在静止状态时,每日排出的汗量约600~700毫升。医学研究表明,汗本身是没有味道的。只有当清洁工作不到位,皮肤表面的细菌会以泌离的油脂和角质为食,随着化学作用,身体会散发出令人不快的异味。

  另外,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不出汗不等于无体味。夏天使用空调,出汗的机会很少,人体汗腺机能下降,恐怕已不知道该如何分泌好质量的汗水了。此时汗腺排出体外的汗与体内的阿摩尼亚溶解后发出的味道,更容易产生不好的气味。有体寒症的女性内酸素供给也一定是不好的,造成疲劳物质的乳酸和阿摩尼亚溶解,出来的汗水也会有异味。

  设计你想要的体味

  夏天到了,出汗自然成了一件苦恼事。而更苦恼的是,有人终日在空调房,根本不出汗,怎么还有令人不快的体味?!香水无济于事,反而让气味更复杂,怎么办?

  体味,被你的饮食习惯陷害了

  为什么人们的体味有这么大的差异?有香有臭,有浓有淡?解剖学说,在人体每平方厘米的皮肤内,平均约有97个汗腺,22个溢脂的毛孔,11跟汗毛,但这是个平均数字,每个人的汗腺与毛孔数量多少不一,所以体味也就是有浓有淡。

  由于内分泌排出的物质又是饮食结构形成的结果,所以,体味不得不说是场饮食导演的戏。你的体味很可能就被你的饮食习惯设计了!

  西方人喜肉食,因为偏肉食的体质会呈酸性,代谢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过多,体液就会逐渐酸化,产生所谓“膻味”,特别是腋下,更容易散发出特别的气味。印巴人喜欢吃咖喱和奶酪,身上也会有种辛酸的味道。

  No.1清新体味榜样食品

  ●绿叶蔬菜绿叶蔬菜所含丰富的碱性成分可及时抵消掉动物性食品产生的大量酸性成分,并将其排出体外,使体味清淡幽香。

  ●含铁事物如菠菜、豆类、动物肝、畜禽血等,进入胃后与盐酸结合,变成氯化亚铁,可产生出类似于氢气的春菊香味。

  ●含镁食物如麦类、海藻类、豆类等,能让体表散发出杏香来。

  ●提高代谢类食物例如生姜和淀粉类食物,这两种都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的食物,体温升高,汗腺机能就提高,有助于新陈代谢。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