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这4组习惯是“最差搭档”

2016-05-23 00:51:04生命时报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俗话说,人多力量大。这句话对一些“破坏分子”也同样适用。有些坏习惯彼此有联系,一旦叠加起来,不仅伤害翻倍,改变起来也让人痛苦不堪。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这句话对一些“破坏分子”也同样适用。有些坏习惯彼此有联系,一旦叠加起来,不仅伤害翻倍,改变起来也让人痛苦不堪。《生命时报》特邀权威专家,帮你揪出生活中这些损害健康的“搭档”。

  受访专家:

  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 左小霞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教授 沈雁英

  酗酒竟会让戒烟变难

  “点上一支烟、干掉一杯酒”是不少人聚会或应酬时的必备技能,但这样的组合却会加倍伤害你。近日,波兰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酒精依赖的人会迅速代谢掉体内的尼古丁,而这可能会使戒烟变得更难。也就是说,烟民戒酒更困难。

  研究人员选取了酒精成瘾治疗中心的22名男性烟民,并分析了他们在中断酒精一周、四周和七周后的尿液样本,测量尼古丁水平和代谢情况。结果显示,即使这些人没有改变他们每天的吸烟数量,但体内的尼古丁含量却在显著下降。

  酗酒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抑制,引起酒精中毒。而烟草燃烧时会产生300多种有害化学物质,包括多种致癌物质。尽管如此,却很少有人把两者的危害结合在一起。

  研究解释,酗酒会加速人体尼古丁的代谢,而一个尼古丁代谢更快的人会希望能更快地再次吸烟。可见,烟草和酒精的确是一对危害健康的“孪生兄弟”。

  在沈雁英看来,不仅如此,酒里面的乙醇和烟草中的尼古丁,还有使人兴奋的作用。两者结合在一起,威力远远超过单纯的饮酒和吸烟。轻则加快心率、影响血液循环、损伤消化功能;重则会削弱人体的抵抗力,降低身体对酒精和尼古丁的代谢,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4组“搭档”加速损害身体

  事实上,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出双入对”的坏习惯组合,在加倍侵蚀着我们的健康。

  1嗜辣与吃得咸

  “人的味蕾有习惯性,口味重的人,味蕾的敏感度比较低,觉得一般的饮食没什么味道,自然吃得更辣、更咸。”

  沈雁英表示,不分地域、不分季节地过度吃辣,容易过度刺激食欲,使人超量饮食,甚至是暴饮暴食。吃得多,盐摄入必然会超标,从而引发肥胖及“三高”等问题。

  2爱吃甜与吃得腻

  甜饼干蛋糕面包、零食……味道浓郁、口感香甜的甜食,往往需要加入大量的油和糖,爱吃甜的人通常脂肪的摄入量也高,必然吃得更腻。

  沈雁英表示,摄入大量的油和糖,会导致体内热量过剩,肥胖、慢性病也随之而来。左小霞还表示,经常吃甜食容易形成嗜甜体质,逐渐失去对甜食的抵抗力,形成恶性循环。

  3睡懒觉与少运动

  研究显示,睡觉过多会让身体变得“昏沉”,导致精神萎靡不振。还会降低新陈代谢的速度,影响体内堆积的废物排出。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可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遇上周末不睡到“日上三竿”就不起床,造成了“越睡越懒、越懒越睡”的局面。长此以往,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也更容易被疾病盯上。

  4“宅”与三餐不规律

  在沈雁英看来,“宅”人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三餐不定,不饿不吃,饿了也基本是吃些泡面、零食度日。长此以往,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等症状。

  4个“处方”帮你改掉坏习惯

  若要抵抗以上坏习惯“组合拳”的侵袭,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外,不妨试试以下建议:

  戒烟先限酒

  戒烟过程中,最痛苦的莫过于忍不住“复吸”,而酒精就是让你摆脱不掉烟瘾的“元凶”。因此,想要戒烟必须限酒。同时,烟瘾来袭时,可以深呼吸10次、喝杯茶、嚼口香糖、找人聊聊天等。

  分次改变重口味

  减盐、减辣是一个过程,研究显示,通常坚持4个星期,口味会慢慢变轻。此外,在家做饭多以醋、芥末、葱、姜、蒜、洋葱等调味品增加味道,少用或不用味精酱油辣椒等调料,减少食盐用量。

  找些饮食替代品

  想吃甜食时,不妨用水果、酸奶、坚果等代替,既能饱腹,还能及时补充人体每天所需的营养素。

  不要经常睡懒觉一般而言,每天睡7~8小时为宜。如果总觉得自己睡不够,应该改变的不是睡眠时间,而是睡眠周期,不妨试试每天晚上早点睡。或在睡前喝杯牛奶、温水泡脚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