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人无论现在的身体状况如何,只要可以的话都应该积极运动,锻炼自己的身体,为自己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糖尿病患者也一样,他们的健康不仅与饮食和医学上的治疗有关,与运动也有莫大的关系。科学安全的运动不仅可以使患者的身体可以得到锻炼,还能有效的降低血糖,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适度的运动。
运动增进胰岛素功能
医学报告证实,运动不仅可以增进胰岛素功能、降低血糖,并且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末梢循环,对病情的控制一定有所帮助。对于肥胖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节制饮食与加强运动是控制糖尿病的两个法宝,患者不妨“双管齐下”,设法将体重调降至理想标准,如此一来,往往可以不用服药。
至于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则不要妄想单独借助运动,就能将血糖调控得当,万一血糖超过250毫升/分升时,运动后血糖反而有增高的可能。
由于糖尿病患者要养成运动习惯不是一蹴可及的,因此,切勿单独运动,最好与伙伴一起运动,以便应付可能发生的低血糖等紧急状况。
应从事轻度运动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运动注重低冲击力的有氧运动,其中最简单也最适合中老年患者的运动项目就是散步。可别小看散步,以一位60公斤体重的人来说,散步一个小时便可以消耗掉200大卡(快步更多),如果能够一天分两次散步,便不觉其冗长无聊。当然散步以外,还可搭配其他类型运动,增添情趣,平时可以利用许多机会运动,例如下楼时尽量步行,少乘电梯;出外时不妨提前一两站下车步行;看电视时,也可一面看一面甩手,既享乐又可健身。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肾病变、神经病变、缺血性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时,应避免慢跑、球类、跳跃、有氧舞蹈等高冲击力的剧烈运动,以免病情恶化。相反的,这类病患者较适合温和运动,例如散步、柔软体操、甩手、骑车、游泳、爬山、爬楼梯、韵律操、练气功等。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在太热和太冷的天气中运动,并养成每天睡前及运动后检查双脚的习惯,看看足下有无受伤、破皮或长水泡。外出运动应携带识别卡,让别人知道你是糖尿病患者,以应不时之需。此外,运动前,最好先有5―10分钟的热身运动,然后再进入主要运动,这样较为安全;主要运动后,再做5―10分钟的缓和运动,如此更能达到完全运动的目的。
运动后别吃得更多
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随身携带含糖饮料、食品,以备不时之需;运动时则要注意低血糖的防范及足部的保护。为了避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在空腹或餐前运动(一般在餐后1―2小时运动较佳);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宜避免在胰岛素作用巅峰时段运动;运动前后及运动期间不要喝酒,否则有可能导致低血糖;万一运动期间出现低血糖现象,就应立即停止运动,补充糖分或食物。但是“少吃多动”,始终是许多糖尿病人努力的方向。
(实习编辑:刘秀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擅长领域: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及十二直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胆石症,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尤为专长;对泌尿系统疾病,慢性咳嗽,风湿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等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