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4个不起眼的行为,正在“掏空”你的肠胃健康,希望你一件件改掉

2023-04-24 14:41:24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4个习惯是伤胃“元凶”,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飞快,废寝忘食是常事。有人甚至图省事,早餐并着中餐吃,晚餐并着宵夜吃,餐餐都吃外卖。殊不知,这可能会引发肠胃的健康问题。

虽说,胃是一个能缩能伸的器官,有自我保护机制。但再铁的胃,也经不起大家的“作”!尤其是以下4个习惯,要趁早改掉。

1、抽烟喝酒

胃的包容性很强,既啃得下硬骨头,也受得住冷热酸辣。而这种强大的适应能力,得益于它拥有0.5毫米的胃黏膜屏障。

但胃黏膜有2个天敌:烟和酒。烟碱和酒精能直接穿透黏膜的屏障,刺激黏膜血管收缩,导致胃黏膜缺氧、缺血,长期下去就容易引发胃溃疡、胃出血等问题[3]。

2、重口味饮食

对于繁忙的996都市打工人来说,上班吃外卖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为了续命。而下班后,一顿色香味俱全的烧烤,是消除疲惫的“最佳”方法。

重口味饮食确实让人快乐,但实际上你的胃却在替你负重前行。

先不说重口味食物中的高油脂会增加胃消化负担,长期高盐饮食容易伤害胃黏膜,降低胃黏液的分泌,从而导致胃部溃疡或炎症。而过度吃辣会让胃黏液分泌过多,引起胃部肿胀充血。

3、外出就餐不用公筷

在伤胃的凶手中,有一个犯人常被人忽略:幽门螺杆菌。它是一种能逃过胃酸腐蚀的细菌,可以诱导胃黏膜直接产生炎症反应,也会分泌尿素酶、胃肠道激素等有害物质,引起组织损伤,最终会一步步发展成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萎缩,严重者会变成胃癌。

据2021年调查数据,我国总体家庭感染率高达71%,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多以家庭聚集感染为主,而外出共餐不用公筷、口对口喂食、吃了不清洁的食物等,都是细菌感染的主要原因。

4、不良情绪

胃肠道都是“情绪器官”,胃肠神经能与中枢神经相互连接影响。换句话说,大脑的负面情绪波动也会给胃肠道带来不良影响。

当长期处于抑郁、焦虑情绪时,心理应激状态会诱发消化功能紊乱,延缓胃的消化排空,抑制肠道蠕动,出现便秘、腹泻等问题,严重时还会诱发胃部炎症。

在生活中,十人就有九个有胃部问题,有些小毛病可能容易恢复,但也有些“信号”是胃部亮起红灯的警示,我们一定要留意。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慢性胃炎发病率位于各种胃病之首,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部不适,最常见的为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不是某一种问题,而是多种问题的联合,常见症状为餐后饱胀、早饱、嗳气、上腹部胀气等。

由于肠道平滑肌猛烈收缩引起的突发性腹痛,感觉如肠子抽痛,常见于小儿急性腹痛。

正常人每天排便次数为1~2次,且排便不费劲,而便秘患者会一周排便<3次、大便干结呈块状、排便费劲、便意不尽。

一种最常见的功能性肠胃病,与情绪和胃肠动力异常密切相关,发作时常会持续性腹痛,并伴随便秘或腹泻。

1、药物治疗

如果症状比较明显,可通过药物缓解,但肠胃药不能胡乱吃,一定要对症。

不过俗话说,“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才不会让胃病卷土重来。

2、饮食均衡

在饮食选择上,大家要避免陷入两个极端:只吃素或只吃肉。

但胃不好的人也要吃肉,肉类中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它们有利于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更新。如果觉得难消化,可以把肉切碎再去蒸煮。

而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则要注意多补充蔬果。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正常人每天应摄入不少于300~500克的新鲜蔬菜,其富含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对胃肠道有保护作用。

3、改善生活习惯

保持三餐规律,饱一餐饿一餐,容易打乱胃肠道的消化节奏,引起消化不良。细嚼慢咽,充分咀嚼才能充分消化食物,减少胃部消化负担,避免出现胃部不适。

少吃重口味食物,低盐饮食。高油高盐都是伤害胃部的杀手。

4、定期胃镜检查

对于40—45岁以及高危人群,建议定期去做胃镜检查,及时筛查胃癌。

总的来说,养胃是一件长期的工程,不能急于一时。而良好的生活作息,就是呵护它的关键。


*本内容为达到传播正确科普知识、增加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的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意见,涉及疾病具体事宜请遵医嘱。


参考资料:

[1]Wauters L, et al. 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 J.2021 Apr,9(3):307-331.

[2]曹静.痉挛性肠绞痛[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

[3]王硕,邢远翔.衣食住行皆学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0,第65页

[4]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武汉)[J].胃肠病学,2013,18(10):605-612.

[5]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2015,上海) 中华消化杂志2016;36(4)217-229.

[6]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国消化杂志,2017,37(11):721-738.

[7]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2036(5):803-818.

[8]杨文清.情绪不好肠胃知道[J].家庭生活指南,2020(01):191.

[9]吴雪琴,黄芳铭. 胃癌的预防与饮食建议[N]. 中国食品报,2021-06-09(003).DOI:10.28137/n.cnki.ncspb.2021.001046.

[10]念安.养胃更需养成好习惯[J].中国食品工业,2021(18):66-67.

[11]小何.养胃也须有规划[J].饮食科学,2022(05):15.

[12]耿立文.护胃养胃方法多[J].健康生活,2022(06):34.

[13]宋元彬.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及检测方法[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34):184-188.

[14]张悦,徐枝芳,李亚男,姚开芳,陈志翰,郭义.基于“脑肠交互”探讨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效应机制[J].针灸临床杂志,2022,38(11):1-5.DOI:10.19917/j.cnki.1005-0779.022201.

[15]王建影,杜奕奇,白进,冯瑾. 幽门螺杆菌家庭共防添依据[N]. 健康报,2023-03-01(006).DOI:10.28415/n.cnki.njika.2023.000754.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