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季的到来,不少人都喜欢在秋季进补身体,但秋补并不是人人都适合,有些时候甚至还会越补越虚,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秋季进补的注意事项,看看都有哪些禁忌。
一忌:无病乱补不分虚实
进补并不等于一定要补,养生中最忌讳的就是无病乱补,不仅多花钱,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比如说大家常听到的鱼肝油,如果食用过多,也会危害健康。
二忌:进补过燥
秋季气候干燥,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或是咽喉出现不适感,这叫秋燥症。
所以在秋季要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品,如梨、甘蔗等都可以起到润燥功效,少吃一些燥热的进补食物,尤其是羊肉、虾蟹等食物。
三忌:以药代食
不少人以为吃一些补药就能起到进补的效果,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药补虽然方便,但仍然有着许多的缺陷,有些补药还有副作用,长期实用对身体有害无益。
四忌:凡补必肉
肉类食物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增加身体负担,引发疾病。
五忌:越贵越补
不少人都觉得“物以稀为贵”,越是稀有的食材肯定对身体越好,于是经常吃一些燕窝、人参等补品,这些稀有食材的确有着强大的食疗作用,但反过来讲,这些食材对身体来说也是一种负担,补不应该只看价格,很多便宜的食物同样也对身体有好处。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自己缺什么,正确认识食品的食疗价值。
六忌:重“进”轻“出”
只关注身体“缺了什么”,忽视了身体“拥有了什么”。荤腥类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否则会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关注“负营养”,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七忌:常“补”不变
不少人喜欢按照自己的口味,现在某一种补品,始终如此,却不知这样做会发展为“偏食”、“嗜食”,这么做不但起不到效果还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
八忌:多多益善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需要进补,只有进补才对身体好,其实有些人根本不需要特意的补身体。这样做,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任何补品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像参茸类补品,如果食用过量容易造成腹胀;我们平日最为常见的维生素C,如果食用过量可导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炎、鼻炎、支气管炎,慢阻肺,肝炎、胆囊疾患、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结肠炎、各种老年病,泌感、结石,风湿痹症、眩晕、痛症等杂病。对小儿四时感冒、咳喘、厌食、虚汗、肾炎及皮肤科常见病也有较好疗效。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