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秋冬的季节要谨防脑血管变脆

2013-10-28 00:00:10《生命时报》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秋冬季节气温逐渐降低,本是万物蛰伏之时,却是高血压病人的“多事之秋”。天气原因会导致血压波动,由此引起了脑血管疾病的高发。

  专家小传

  陈志刚,北京东方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秋冬季节气温逐渐降低,本是万物蛰伏之时,却是高血压病人的“多事之秋”。天气原因会导致血压波动,由此引起了脑血管疾病的高发。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此类疾病,如何正确服药保持血压稳定呢?本期,MSN中文网《名医讲堂》栏目请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志刚教授为我们一一解答。

  一年两个高发季

  脑血管病一年中有两个高发季节,一个是大家熟知的冬天,大概在临近来暖气时到暖气结束前(11月到来年的3月)。这是因为,寒冷刺激会使患者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导致收缩压及舒张压上升。打个比方,血管就像橡皮水管,天冷时,橡胶就会变脆,如果水压增大,就容易裂开,我们的血管也是如此。

  另一个就是夏天,尤其是三伏天时,暑热、湿热、闷热的情况下容易发病。在北方,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段时间天气比较闷热,老年人由于年岁的原因,生理调节能力下降,比如体温的调节、血压的调节、心脏、内分泌系统等可能会变差,容易血压偏低。这种血压的波动,容易导致中风。血流和河流相似,河里的泥沙比较多,淤积后就相当于我们血管中胆固醇沉积形成的斑块,使河道变得狭窄。水量充足、压力大的时候,能够正常地通过,但是如果水流小、压力小,就容易堵塞。相似的,血压低或者血容量不够,就容易出问题。

  由此可见,降压的同时要有度,太高或太低都不行,中老年人尤其要适当地个体化,有一个基本原则,即维持血压在140/90、140/85这样的水平。过去认为糖尿病患者要降得更低一点,比如130/80、130/85,但新近的研究结果认为,这个血压比140/90的水平发生的心脑血管事件多,所以,糖尿病患者130/80的界限也在进一步提升,140/90、140/85的水平是比较合理的。

  降压药,只能减量不能停

  长期吃降压药的人,血压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的水平,人体有适应性,感觉不到什么症状。但如果身体这种自动调节能力下降了,比如得过脑血管病或者已经血管狭窄的人,会对血压的一点点波动都比较敏感,例如感觉到头昏、疲乏、没力气、爱冒虚汗、嗜睡,尤其是日间困倦。还有的人出现半身麻木、语言表达障碍、平衡障碍、单眼黑蒙和模糊、眩晕等症状。这些都是警示性的信号,提示你要注意血压,适当地调整一下降压药,维持正常水平。

  但需要提醒的是,很多患者在调节用量的时候习惯擅自停药或加量,这是不正确的。由于降压药有半衰期,有的半衰期时间比较长,比如CCB类药(钙离子拮抗剂),停一片可能十几个小时还看不出来效果,但是第二天或第三天就会出现血压突然升高。建议缓慢地、适应性地增减药量,比如原来吃1片,减掉1/4,看看情况如何,尽量将血压维持在140/90的安全水平,不能突然停药。

  改变生活方式和服药同样重要

  现今已知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有100多个,除了一部分跟遗传相关,其余基本上都是生活方式的错误。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得脑血管疾病的几率也比较高,这是先天遗传带来的问题,是不能改变的。我们能做的是后天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或者治疗干预。

  首先,要多做有氧运动,适当地出汗,增加心率,比如每周有3~4次,总共三四个小时的有氧运动,如果身体没有什么问题,就应该坚持。饮食方面,要根据血糖情况、脂代情况、尿酸水平等,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食谱,适当地少盐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摄入碳水化合物及高热量的食物,保证既不饥饿,也不过多地产生负荷代谢不掉。此外,还要戒烟、限酒。

  中医讲“节饮食,慎起居”,起居规律和服药治疗同等重要。早期通过治疗性生活方式的改变一般就能够解决问题,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前期,都可以通过治疗性生活方式的改变,恢复或接近正常状态,这种情况就不用吃药。中医讲“药食同源”,吃一些有针对性的食物,比如冬天脾虚的时候用点山药大枣粥,气虚的人用一点党参黄芪粥,血虚的人用当归、枸杞,通过亦食亦药的这种食品性的调整治疗,也可能会使我们身体的内环境达到相对正常的状态,即中医所讲的阴阳平衡状态。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陈志刚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脑病一科

姓 名:陈志刚  编 号:145  性 别:男  职位名称:  所在科室:脑病一科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一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十一五中医脑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负责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脑病诊疗中心建设负责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198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在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1999年调任东方医院任神经科副主任、主任,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脑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八十年代中期跟师王永炎院士、孙塑伦教授等,参加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课题中医药防治中风病的研究工作。  主要学术方向为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痴呆、多系统萎缩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及重症肌无力等神经免疫病。擅长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诊治。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作为主编、副主编完成专业论著4本。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周一上午:重症肌无力及神经免疫病       周二上午: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       周四上午:神经科疑难病(特需门诊 100元)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高血压
擅长高血压专家更多
  • 任晓芳主任医师西安市中医医院

    擅长领域:诊治急慢性心血管病,肝病:各类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心律失常及疑难杂症

  • 黄胜光主任医师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的疾病有:痛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急慢性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早搏;慢性胃炎;抑郁症、神经衰弱、睡眠障碍、亚健康状态;皮肤黄褐斑、痤疮;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小儿咳嗽、反复感冒等。

  • 张银霞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擅长领域:从医近六十年年,师承全国名老中医张献墀的学术思想,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皮肤科、妇科、内科疾病。尤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高血脂;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头痛、中风、冠心病、失眠、咳喘、脾胃病、气管炎,胆囊炎、肾病等内科各种疑难杂症;皮科疾病:痤疮、湿疹、荨麻疹、玫瑰糠疹、牛皮癣等疾病;妇科病:月经不调、痛经、带下、更年综合症、血液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