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很多人为了避暑吃很多凉东西,容易积累很多湿在体内。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晕乎乎的,睡不够,还食欲不振,甚至大便总是不干净,这时候就要准备祛祛湿了。那么夏季祛湿有哪些小妙招呢?下面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吧!
夏热季节,湿从何来
暑是夏天的主气,赤日炎炎似火烧。众人纳凉喝冷成为必不可少的降温之作。殊不知,这正是最容易被湿邪侵袭的途径。因为热气逼人汗出,人们自然喜欢到阴凉之地和空调室里乘凉,如果骤然汗止,和汗出衣里,都会使水湿之气停在体内经络、筋骨,肌肉等处,让人感到周身困重,四肢酸沉怠惰,有些还会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表现。另外,贪食生冷,影响了脾胃运化和气机升降功能,水湿就会停在胃肠,引起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暑季不仅气候炎热,且经常会下雨。热蒸湿动,湿气弥漫空间,此时人体最易罹患“暑湿病”。暑湿病是夏季常见的外感病,会有发热恶寒,汗出,头晕头痛,呕恶泄泻,舌苔白腻,脉濡数的症状。
夏季祛湿食物有哪些推荐呢?
洋葱:具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功效,适用于胸闷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水芹: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带下等病证。
玉米: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冬瓜: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水肿、小便不利、消渴引饮以及水气浮肿喘满等病症。
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
鲫鱼: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虚弱乏力、消渴引饮、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马齿苋: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尿血、小便热淋、黄疸、牙龈炎等病症。
足疗祛湿
中医有“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的说法。
这里介绍一个中药泡脚方:干姜20克、川椒30克、艾叶30克、伸筋草15克、透骨草15克、桂枝10克、桑枝10克、附子20克。
用法:将药用纱布包好,放水里煮开后将药包取出,将汤水倒入一个稍深的浴盆中,晾到40℃~50℃时即可泡脚。每天泡1~2次,每次20~40分钟即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皮肤病、自身免疫病、妇科病、内科杂病及老年病健康调理,如银屑病、荨麻疹、湿疹、痤疮、皮肤瘙痒症、急慢性咳嗽、过敏性哮喘、鼻炎、高血压、心脏病、乳腺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病、附件炎、肾病、痛风、甲状腺疾病、中风后遗症、慢性胃肠病、风湿病、颈椎腰椎病、内分泌失调、抑郁症、失眠等。
擅长领域:在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擅长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扭转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等病理改变;运用中医治疗消化道肿瘤以及治疗顽固性失眠具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