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夏至节气,正午太阳高度逐日降低,温气也会继续升高,也就意味着今天夏天的“烧烤模式”正式开启,民间也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话。
每天在如此高温的环境下生活,就算是戴墨镜、打遮阳伞,走到室外也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面对如此高温的天气,我们的身体同样吃不消,各种中暑的症状也会随之而来。那么,这个夏季家中应该常备哪些药物,才能安全度夏呢?今天小编为您10种夏季家庭常用药,赶紧行动起来吧,看看你家还缺啥,早早准备准备吧!
1.藿香正气水(丸、散)
组方: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等。
功效:解表利湿,理气和中。
适用:多食生冷、油腻食物而致的腹痛肠鸣、大便水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酒后嗜睡、恶心、呕吐、头昏、乏力、食欲不佳等。
2.人丹
组方:薄荷脑、肉桂、甘草、儿茶、木香、冰片、桔梗、樟脑、小茴香、草豆蔻、丁香罗勒油、食用香料等。
功效:清热解暑,避秽止呕,是夏季防暑的常用药。
适用:因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腹痛、水土不服等症。
3.十滴水
组方: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等。
功效:祛暑散寒,健胃。
适用:中暑,外用可治疗痱子或轻度皮肤损伤。
4.六一散
组方:滑石、甘草。
功效:清暑利湿。
适用: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用治痱子。阴虚、内无湿热者及孕妇忌用。
5.暑症片
组方:猪牙皂、细辛、薄荷、广藿香、木香、白芷、防风、陈皮、半夏、桔梗、甘草、贯众、白矾、雄黄、朱砂。
功效:祛暑解毒,化痰开窍,调和胃肠。
适用:中暑昏迷的急救,苏醒后即可停药。也可将药片研成细末,置于鼻腔内。孕妇忌用。
6.金银花露
组方:金银花。
功效:清热解毒,宣散风热。
适用:小儿暑热口渴、痱子、疖肿及感冒等。可将药液倒出一部分,兑温开水一起饮用。
7.板蓝根颗粒
组方:板蓝根、大青叶。
功效:凉血解毒,清热利咽,消肿止痛。
适用:感冒、扁桃体炎、腮腺炎、咽喉肿痛等症。
8.双黄连口服液
组方:金银花、黄芩、连翘。
功效:清热解毒。
适用:支气管炎、咳嗽、暑湿泻泄、小便短少或尿黄等症。
9.炉甘石洗剂
组方:炉甘石、氧化锌、甘油。
功效:收敛止痒,化湿生肌。
适用:外用治疗暑痱、脓疱疮。
10.风油精
组方:薄荷、樟脑、香油精等。
功效:芳香驱蚊,止痛止痒。
适用:外用治疗蚊虫叮咬、虫咬皮炎。每日倒一点在浴水中洗浴,可防治暑痱、小儿感冒、发热及夏季热。
夏至以后,白天温度越来越高,犹如一个大烤箱,出门时一定要记得做好防暑工作,不要长时间呆在室外,同时最好备一些中暑常用药,以备不时之需。同时,要注意不要摄入过多的冷饮、瓜果,以防引起胃肠道疾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消化系统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便秘、口臭、消化不良、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幽门螺旋杆菌、胃胀气、胃酸烧心、十二指肠炎、胃痛胃疼、肠胃炎等胃肠系统疾病。
擅长领域:运用“扶正去毒,攻补兼施”方案治疗各种肿瘤,令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备受患者及家属信赖。 重视“理气、养阴、通瘀”治疗乳腺病、月经不调、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及其它妇科杂病等。 善用“中医综合治疗 (内服、针灸、外治、食疗)”的方法诊治各种胃病、急性及慢性肠炎、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痛风、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症、肥胖症、心悸、失眠、肺病、心血管病等疑难杂症以及疼痛性疾病。 传承清代名医吴师机中医外治""膏治百病""之法,创立""古方中药穴位贴敷治法”,不仅大大增强治病疗效,而且使用方便快捷。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前列腺炎、糖尿病肾病、紫癜肾炎、痛风性肾病等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病及内科疑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