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登革热,大家应该并不陌生。近年来,全球登革热疫情不断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疾病,最主要是由埃及伊蚊和白伊蚊传播。夏季气温升高,雨水增多,导致蚊虫滋生快,患上登革热的风险也随之增高。虽然登革热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但仍要引起大家的警惕。
登革热的潜伏期是2-15天,平均是6天左右,发病时间和入侵的病毒量有一定的关系。病发时会突然出现发热、头痛、关节和肌肉剧烈疼痛等症状,俗称“断骨热”,一般会持续3-7天。在发病后的3-5天往往出现皮疹,皮疹开始出现于腰腹部,延及四肢和面部,并有小斑点。几天之内,发热渐退,随之痊愈。严重者会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多器官出血及休克则预后不良。
4步预防登革热
1、在户外走动休息的时候,应该在身上、特别是裸露的地方喷上驱蚊水,或者穿上长袖、长裤,避免蚊虫的趁机叮咬而导致发炎。
2、如果被蚊虫叮咬之后,发觉有些头晕、发热症状,应该马上到医院或者社区专门诊所进行就诊,不可拖延,避免炎症的加重而导致并发症。
3、晚上睡觉时需要点上蚊香或者挂好蚊帐,避免夜间熟睡时候,被外面飞进来的蚊虫叮咬,从物理层面上防止蚊虫。
4、平时应该注意饮食习惯,保证每日三餐的营养均衡,工作学习之余,更应该多参加一些户外体育运动项目,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从本质上预防登革热的发生。
登革热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患者患病期间宜卧床休息,应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宜,食物应富有营养并易于消化,对出现发热、疼痛、出血等症状的患者应给予对症治疗,大部分病人经积极治疗后7~10天可恢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擅长领域: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胃肠疾病、肝、胆、胰疾病、功能性胃肠病及急重症胰腺炎疾病方面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