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季,总会让人思考生命的沉重——譬如夏季湿热的气候就让人苦不堪言。随着汗珠从体内流出,我们的心情也变得不太愉快,而恰恰在这时你可能就遗漏了一些健康的密码。
身体出汗,无论在现代医学还是传统中医看来,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现代医学更重视体内稳态的维持,认为出汗量需要被考虑进每天饮食之中,而伴随汗水流出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是最可惜的部分。传统中医则从气血津液的角度考虑,同时将不同位置的汗水分开考虑,与身体的健康相挂钩。
不同出汗部位所预示的健康问题
额头出汗——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
鼻子出汗——肺气不足
如果平时鼻子总出汗,说明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西医认为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需要提升免疫力。
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你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
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胃失和的表现,说明体内的血液循环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
手心、脚心出汗——血虚
若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手心或脚心就容易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的表现。
出汗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中医看来,汗水并非只是一种溶液或是混合物,它也是我们身体运化的产物。可能一般人会以为爱出汗,就说明排毒多,是件好事。有的人希望自己多出点汗,喜欢经常去做桑拿、汗蒸。其实,出汗多不是好事。我的建议是,除非你体内有很重的寒气,需要把它排出去,可以做一做汗蒸,比如着凉了,可以去蒸一蒸。但如果没事儿老蒸,蒸多了、过度了以后,汗就把身体的营养、元气带出去了。
饮食上针对汗多如何处理
身体的健康不仅仅是治疗带来的,更离不开平日的保健活动,饮食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首先,汗多的人应适当吃一些能够补充身体水分的食材,多吃养阴清热生津的食材,如莲子、百合、西洋参(花旗参)、太子参、沙参、玉竹、麦冬、石斛、银耳、雪梨等。同时,入夏后人体脏腑肝气渐弱、心气渐强,酸入肝、苦入心,故宜采取增酸减苦的饮食原则,可适当多吃些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酸性收涩,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且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此外,中医认为“暑多夹湿”,夏天不仅气候炎热,而且雨水较多,尤其南方湿气盛,可适当多吃清热消暑、健脾利湿的食材,如赤小豆、扁豆、薏米、芡实、淮山、茯苓、白术、苍术、芦根、竹叶、荷叶、西瓜等。
希望大家都能对夏季出汗有更多的认识,为自己的健康多费一些心思,避免大病临头才慌乱应对,失去保护健康的良机。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人们常常会在紧张、兴奋或在比较热的环境中,手掌轻微出汗,可是有这样的一群人当他们处于紧张焦躁不安,手掌甚至不断滴出水来,医学上称之为手汗症。到底什么是手汗症,为何会发生手汗症?手汗症的治疗有哪些?特意请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微创胸外科主治医师叶穗晖为我们揭开手汗症的面纱。 。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肝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疑难杂症,擅长中医脉诊及经方临床应用。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