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所有中年人,心内科医生喊你做护心运动

2017-07-10 00:00:00生命时报
栏目关注:

  相信前不久刷屏的“油腻中年”一词让很多人都感到了危机。的确,人到中年压力大,加上很多人疏于健康管理,难免“油腻”起来,甚至让身体亮起红灯。

  中年人要想摆脱“油腻”也并非难事。近日发表在美国《循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论文表明,中年人即便因长期久坐不动出现了心脏问题,也可以通过积极运动改善。该研究对61名中年(45~64岁)受试者分组进行比较后发现,运动可能会改善左心室功能,减慢心率,有助于降低心力衰竭的风险。

  研究提出,适当的运动是指持续两年的规律有氧运动,每周运动4~5天,运动总时间为150~180分钟。每周的运动包括一次高强度有氧运动,2~3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运动时出汗,但仍可以不费力地与人交谈),一次力量训练,一次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鸿懿表示,运动应该像每天刷牙、更衣和饮食一样,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具体来说,运动护心要牢记“359”原则,包括:每次连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不少于5天、运动时最大心率不超过190减去自身年龄。掌握了这个原则,运动就既能保持规律又不会过量。

  保持恰当的运动量很重要,衡量方法有以下几点:运动过程中稍稍出汗,呼吸轻微加快,但不影响正常对话;运动结束后,心率可在5~10分钟之内恢复到正常;运动后身体轻松愉快,没有持续的疲劳感或者其他不适。如果运动后,休息10~20分钟心率仍未恢复正常,出现疲劳、心慌、食欲减退、睡眠不佳等情况,则为运动量过大,应酌情减少运动量。反之,如果在运动中可以自如唱歌,运动后身体无发热感和出汗,心率无变化或在两分钟内迅速恢复,则表示运动量不足,可适度增加。

  最适合中年人保护心血管的运动有哪些呢?王鸿懿表示,不妨试试以下4种有氧运动。

  快步走。这是最简便安全的有氧运动,对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摄氧量效果最好。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表明,步行是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的理想方法。经常走路能够改善心血管血流、锻炼心肺功能,并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游泳。游泳对人体神经、呼吸、消化、肌肉、血液循环等多系统都能起到锻炼作用。但王鸿懿提醒,游泳要注意水温适宜,否则也会伤身。

  跳舞。跳舞是一种全身运动,可放松身心、愉悦心情、减轻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摄氧量,有益心脏健康。

  骑自行车。有研究发现骑单车能够将心血管功能增强3%~7%,常骑车的人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文章称,在20年的追踪调查中,经常骑车的人,心脏病发作风险降低了11%~18%;每周只需要骑半小时自行车,就能帮助机体抵御冠状动脉疾病;在头5年跟踪期间经常骑自行车的人,相比随后15年不骑车的人,患心脏病风险可降低25%。王鸿懿强调,骑车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膝盖,适度骑行。

  如果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尤其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最好在运动前咨询医生,确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王鸿懿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心脏中心

199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医学博士学位。1997年起就职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2001年受聘主治医师,2005年受聘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参与十一五攻关、863计划、十二五攻关及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重大国家课题及多项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表文章包括北京市2671例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损害及诊治情况的调查、 高血压患者糖代谢状况调查及筛查结果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白蛋白尿与糖代谢紊乱等。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青年理事北京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委员北京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全国医师定期考核高血压专业编辑委员会委员国际高血压联盟会员     201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 第3完成人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