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5招帮你排出塑化剂

2017-09-30 16:54:1239健康网
核心提示:塑化剂进入人体后,会破坏体内激素平衡,可能诱发各种疾病,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拍出塑化剂?

  塑化剂进入人体后,会破坏体内激素平衡,诱发乳房细胞产生癌变。此外,塑化剂代谢时,会产生大量氧化基,也有可能导致基因改变。壁纸、桌布、餐具、玩具、衣服中都可能有塑料成分。不过,无须过度恐慌,只要身体排泄功能正常,多数人可以将塑化剂代谢掉。

  那么我们该如何拍出塑化剂?

  拒绝塑料餐具

  生活中多数物品都含有塑化剂,若仅仅是接触不会影响健康,但如果使用塑料餐具盛装食物,塑化剂会在油、高温的作用下溶出,尤其是一遇热就变软、变形的塑料制品,最终会随食物进入人体。常用塑料杯喝冷饮,尿液里的塑化剂代谢物也会增加,建议改用钢杯、玻璃杯。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纸制餐具也会涂上一层塑料膜,因此也存在塑化剂危险。建议平时少用塑料餐具及一次性餐具,尽量用陶瓷或不锈钢餐具。

  保鲜膜不能接触食物

  姜至刚表示,保鲜膜等易塑性强的塑料制品,更容易因高温溶出塑化剂,再加上经常与食物直接接触,大大增加了人体直接摄取的几率。建议使用保鲜膜时,尽量不要接触到食物,尤其是含油的食物,在用微波炉加热时,要拆掉保鲜膜。

  经常洗手

  台湾成功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教授李俊璋研究发现,受激素影响而性早熟的女孩,如果在饭前坚持洗手,摄入的塑化剂DEHP(邻苯二甲酸二酯)量就会大为降低。接触塑料制品后,也应洗手。

  多喝水,多排汗

  对于少量的塑化剂,人体肝脏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建议多喝水,加强体内循环,加速塑化剂的排出。坚持运动多流汗也能加速塑化剂排出。

  少喝饮料,少吃动物脂肪

  长期小量摄入塑化剂比一次性大剂量地摄入所造成的危害还要大建议从日常饮食上入手,少喝饮料,少吃动物性脂肪以及添加剂多的食品。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找医生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疾病科普推荐健康贴士推荐
特别策划
39热文一周热点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专家更多
  • 李昊主任医师上海市同济医院

    擅长领域:在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擅长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扭转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等病理改变;运用中医治疗消化道肿瘤以及治疗顽固性失眠具有良好效果。

  • 李志更主任医师北京京城皮肤医院

    擅长领域:慢性荨麻疹、湿疹、痤疮、银屑病、皮炎、失眠、慢性胃肠炎、过敏性鼻炎、乳腺增生、男妇科病等。

  • 宫毅主任医师云南省中医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疮、复杂性肛瘘、顽固性便秘、直肠息肉、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肛门湿疹、直肠脱垂、结肠易激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肛门术后并发症后遗症等肛肠疾病,特别是对疑难肛肠疾病有着独特治疗方案。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