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喝水少,却不停跑厕所;有人明明一直在喝水,却不知道水分从何处蒸发了。喝水与排尿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喝水多,排尿就一定多么?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否反应出人的肾脏功能?
于是邀请了肾内科的副主任赵医生,让她给大家好好讲一讲“喝水与排尿”。
首先,赵医生明确地说明,喝水与排尿的确与肾功能有关。一般来说,功能正常的话,喝水与排尿之间是平衡的,也就是说,喝水多,排尿相应也会变多,喝水少,排尿也会少,表现在频次和量方面。
但是,赵医生提醒,这种平衡下的“多”与“少”并不是一定的。比如,在炎炎夏日,即使喝很多水,排尿相对也没有那么多,因为很多人会出汗,水进入人体后,会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当然,若肾脏功能出现问题了,排尿就会失衡。下面几个关于“排尿”的信号可以帮助你判断肾脏功能是否异常:
1)喝的多,排尿少,出现肾脏病型的水肿。即双下肢出现对称性水肿,属于可凹性,也就是手指一按下就会有坑;
2)排尿过多,尤其在某一个时间段内。比如夜间,排尿次数明显增多,量也增加,超过白天尿量。当然,此时需要排除睡前喝太多水,或吃太多利尿食物的情况。
3)白天排尿频繁,远远超过8次。一般来说,一个人正常饮水量为一天1500-2000毫升,按照该饮水量,一天排尿次数为8次左右,若远远超过8次,属于频繁,可能是在提示肾脏有问题。
4)达到“少尿”和“无尿”的标准。赵班介绍,一个人在24小时内尿量少于400毫升叫“少尿”,尿量少于100毫升叫“无尿”。
赵医生解释,肾脏疾病的信号一般相对隐秘,在她的门诊中,大部分人通常会因为“水肿”和“腰疼”前来就医,她提醒,很多疾病都会导致水肿,比如心脏病、肝脏病、甲状腺疾病等。肾脏病的水肿特点较为明显,通常为双下肢对称性可凹性水肿。大多数腰疼其实也多不是肾脏疾病引起的,更多见的是肌肉问题、筋膜炎、骨骼问题,甚至是肿瘤。
不过,大家对肾脏疾病的主观认知方向并没有错,就算“水肿”和“腰疼”的原因不在肾脏,肾脏病医生也能帮忙排除,或初步检查。
看到大家这么关注自身健康,小草也就心满意足啦~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擅长领域: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其他疾病如慢性荨麻疹,暗疮,月经不调,儿科感冒胃肠调理等。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肝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疑难杂症,擅长中医脉诊及经方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