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六个部位出汗最危险

2011-07-27 01:13:00新华网健康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暑伏侵袭,出汗成了一件让人心烦的事。虽说“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出汗的好处,有些人出了会危害健康,有些人出的却是“养生汗”。

  六部位出汗异常预示疾病

  额头出汗——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

  建议: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要保证充足睡眠,否则容易导致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枸杞用,有平肝功效。

  子出汗——气不足

  如果平时子总出汗,说明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西医认为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议:每天用双手敲打双腿,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是人体经分布的部位,通过敲打刺激,可起到调理经的作用。

  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你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

  建议:最好去医院接受全面激素检查。

  胸口出汗——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认为这是失和的表现,说明体内的血液循环很慢,气运输不顺畅。

  建议:不要过度焦虑,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平时用黄芪、大枣水喝,可以缓解症状。

  腋下出汗——汗腺过大或食过重

  因为腋下分布大量汗腺,所以较易出汗。若汗液分泌过分旺盛,且气味很大,就可能说明日常食的味道过重,吃了太多、蒜、洋葱等食品。

  建议:若诊断为汗腺过大,可以去医院做简便有效的激光治疗。另外,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手心、脚心出汗——血虚

  若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手心或脚心就容易出汗,中医认为这是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的表现。

  建议:每天餐按揉腹部,先顺时针揉30圈,再逆时针揉30圈。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饱为好。

  另外,左右半身或上下半身出汗属偏汗,多见于风湿、偏瘫病人,有时也是中风临身的信号。额汗仅限于额头,若出汗量少,且其他症状,属正常现象。若发生在病人身上,则可能是病情加重的征兆。乳间汗局限于两乳之间,可能是精神疲乏、体力劳累而伤及心所致。生殖器出汗出汗限于生殖器周围,常与肾病有关。手脚等四肢出汗多因血虚、阳亏引起。若因精神紧张而导致手足出汗则属正常。

  异常出汗是“虚症”信号

  中医上也有“动汗”和“静汗”之分。由于天气环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属于静汗,相当于被动出汗。不少异常的静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盗汗等。有些人不热、不运动时前心背会出汗,且容易疲劳感冒心慌,特别怕风怕冷,这叫自汗,是气虚的表现。夜晚一睡着就出汗,叫盗汗,是阴虚的表现。出汗部位的不同,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额头面部出汗过多,是积滞内热壅盛的表现,容易烦躁、口苦、尿黄;前心背出汗,是心气虚,容易心悸心慌失眠多梦、恍惚健忘。此外,还有些出汗方式,属于疾病来临前的征兆,比如有些老人半身出汗,半身汗,这时一定要小心中风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曹田梅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前列腺炎、糖尿病肾病、紫癜肾炎、痛风性肾病等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病及内科疑难病

  • 陈淑平副主任医师广东省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治感冒久咳、胃肠炎、胃溃疡、结肠炎、胆囊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阴痒、崩漏、更年期综合症、不孕症及小儿发热咳嗽,消化不良、疳积等病症有丰富经验。

  • 石坤元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工人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