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桥段:两人激烈争吵,接着其中一人突然倒地,捂着胸口喘不过气,另一人赶紧结束争吵,找到一个类似于喷雾的小瓶子,让倒地的人对着鼻子吸,不一会人,倒地的人就缓过气来了。
显而易见,倒地的人演的是一名哮喘患者,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然而,很多人不了解的是,我国的哮喘负担非常严重。
2019年,《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有4500多万名成人哮喘患者,其中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农村居民发病率比城市居民高。
值得注意的,还有儿童哮喘病的发病率。据统计,我国城市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为3.02%,增幅比发达国家同期水平高。更可怕的是,我国哮喘的诊断率较低,不到30%。
一、哮喘为何会致死,到底有多可怕?
哮喘的可怕之处,在于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没事的时候风平浪静,发作的时候分分钟夺命。
1995年,台湾著名歌星邓丽君在泰国清迈旅游的时候,因哮喘发作猝死异乡。2016年,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梅葆玖因哮喘发作,引起支气管痉挛,使大脑缺氧,连续昏迷20多天后不幸离世。
所以,千万不能小看哮喘,猝死是哮喘引发的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发病迅猛,病情很快就会恶化,甚至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人就去世了。
那么,哮喘为什么致死呢?主要与以下几种原因有关:
一是病情突然发作,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哮喘突然发作,导致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救治,最终导致死亡。
二是出现特异性超敏反应,对于哮喘患者来说,由于气道长期处于高敏感的状态,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就会导致气管水肿或痉挛,引起堵塞,造成窒息或心律失常,从而使心跳骤停,导致死亡。
三是出现严重缺氧,主要与患者用药不当,或者出现电解质失衡有关,当出现严重缺氧的时候,就会增加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危及生命。
四是出现闭锁肺综合征,闭锁肺综合征是由于患者过量吸入异丙肾上腺素,或者具有兴奋交感神经的气雾剂,导致支气管痉挛严重,从而引发持续性哮喘,最终导致死亡。
除了最严重的情况“致死”之外,哮喘还会给身体带来其他不同程度的危害,比如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使运动受限、导致睡眠呼吸障碍、无法从事体力劳动。
此外,还会引发气胸和纵隔气肿、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等疾病,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危害身体健康。
二、别以为哮喘不发作就没事,这6点要格外注意
哮喘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同时也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高发于春季、秋季和冬。哮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比较常见的是基因和环境。
基因就是遗传因素,家族中有亲属是哮喘患者的人,发生哮喘的风险也比一般人高;环境包括尘螨、霉菌、花粉、烟草等。
因此,哮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1.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比如尘螨、花粉、烟雾、霉菌等。
2.保持居住环境干净整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定期清洗家里的空调,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也不要在空调房内外频繁走动,以免对造成较大的刺激。
4.在厨房做饭的时候,要及时打开抽油烟机,同时远离二手烟、三手烟。
5.雾霾天尽量避免出门,如果必须出门,一定要佩戴好防护口罩。
6.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哮喘患者还要学会辨别哮喘误区,常见的哮喘误区有:
误区一:气短、咳嗽不是哮喘
气短、咳嗽也是哮喘的症状之一,如果频繁出现气短、咳嗽或胸闷等症状,应警惕哮喘的发生,需要进一步进行肺功能检查。
误区二:家里没有人得哮喘,我也不会得
哮喘并非只和遗传有关,还和环境因素有关,如果长期暴露于过敏原中,或者吸入受污染的空气,也会引发过敏性哮喘。
误区三:哮喘可以根治
哮喘跟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样,需要长期控制才能缓解症状、稳定病情,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宣称可以根治哮喘的药,应谨遵医嘱,科学治疗。
误区四:得了哮喘就不能运动了
不建议哮喘患者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导致呼吸困难,引发猝死,但是可以适度运动,提高身体素质,缓解哮喘症状。
三、想要改善哮喘,最好遵循这4个饮食原则
饮食对哮喘的影响也很大,因此,要想控制哮喘,改善病情,就要牢记以下几个饮食原则:
1.少吃生冷食物,生冷食物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咳嗽,容易导致哮喘发作。
2.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使呼吸道黏膜红肿、充血,导致哮喘发作。
3.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尤其是深色的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护呼吸道。
4.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有助于维护正常的免疫功能,同时还可以预防呼吸道黏膜受损。
哮喘不仅仅是咳嗽这么简单,当哮喘发生的时候,生命也在鬼门关徘徊。所以面对哮喘,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做好积极的防范措施。
参考资料:
[1]《中国哮喘人数达4570万人,超七成患者未被诊断》.界面新闻.2019-06-26
[2]《关于哮喘的这些知识,你都了解吗?》.人民网-科普中国.2020-03-19
[3]《哮喘患者怎么吃》.北京日报.2020-05-2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