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他汀类药物引起肝功能异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肝功能异常的程度与否,并不能完全说明他汀类药物对肝脏的损伤程度,如转氨酶水平、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等。通常需要判断患者吃他汀类药物后,是否出现肝功能异常,可以从肝功能异常的程度、伴随症状等方面进行判断。
1、程度:通常轻度肝功能异常时,可能吃他汀类药物不会引起肝功能异常,但如果肝功能异常程度较重,如转氨酶水平>正常值上限5倍,或胆红素水平>正常值上限10倍时,吃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肝功能异常;
2、伴随症状:如果患者吃他汀类药物后,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尿黄、皮肤瘙痒、肝区疼痛等症状时,可以判断为肝功能异常。如果患者在吃他汀类药物后,没有上述伴随症状,但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持续升高,或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正常值上限,也可以判断为肝功能异常;
3、其他:判断肝功能异常时,还可以结合自身肝脏超声检查,观察肝脏大小、形态、回声有无异常,以及有无胆汁淤积、腹水等。如果患者既往有慢性肝病病史,比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同时吃他汀类药物后,造成肝脏损伤的程度更为严重,则可能会出现肝功能异常。
对于吃他汀类药物后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保肝降酶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甘草酸制剂、水飞蓟制剂等,待肝功能异常恢复至正常后,再决定是否需要调整他汀类药物的剂量。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过程中,应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水平,避免出现他汀类药物性肝损伤。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