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不是重病,不能一概而论。中耳炎可分为分泌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胆脂瘤性中耳炎,其中部分急性中耳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治愈,并不是重病,而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较差,甚至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部分慢性中耳炎可能会迁延不愈,发展为重病。
1、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是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中耳负压,中耳腔呈负压状态,其症状包括听力下降、耳闷、耳鸣、耳疼等,一般经过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并不是重病;
2、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较差,如急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者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程一般超过3个月,可能会出现鼓膜穿孔、流脓,甚至听骨链破坏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其治疗效果较差,并不属于重病;
3、胆脂瘤性中耳炎:胆脂瘤性中耳炎是由于感染导致的中耳腔内的一些骨质脱落物质,在耳道内蓄积、侵蚀周围骨质导致,患者可出现长期耳流脓、听力下降,甚至出现面瘫、眩晕等症状。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会逐渐发展为癌症,危及生命,因此属于重病;
4、其他类型: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的中耳炎,一般预后较好。但如果是鼻咽癌等导致的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属于重病。
综上所述,当出现中耳炎时一定要及时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一些症状较轻的中耳炎,可以选择日常护理加以改善,症状严重时一定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以免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形成重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春节过后的天气乍暖还寒,气温反复无常,保暖工作一旦做不到位,很容易就引发流行性感冒。而临床数据显示,八成以上的小儿中耳炎是由感冒引起的。预防中耳炎首先要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