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科兴中维疫苗第三针后,部分人群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或诱发潜在疾病,需根据症状及时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常见情况包括疫苗引起的生理反应、潜伏疾病发作或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化表现,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尽早就医。
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表现为短期局部或全身症状。接种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疼痛或硬结,通常2-3日内自行消退。全身反应包括低热、乏力、肌肉酸痛等免疫应答现象,多数通过休息、补充水分可缓解。极少数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需立即医疗干预。建议接种后留观30分钟,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疫苗接种可能激活潜在疾病。存在慢性病或免疫异常者,疫苗刺激可能打破原有免疫平衡,诱发疾病活动。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疼痛加重,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需警惕胸闷、心悸等症状。接种前应如实告知健康状况,接种后加强监测原有疾病指标,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时需专科评估。
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反应不容忽视。对疫苗安全性过度担忧可能引发焦虑相关症状,如头晕、心悸、胃肠不适等。这类症状多与情绪波动相关,进行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后往往改善。若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寻求心理疏导。
特殊人群需加强防护。老年人接种后应监测血压、血糖变化,孕妇出现腹痛或阴道流血需立即就诊。有疫苗接种过敏史者,再次接种前需专业评估。接种后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
持续不适的应对措施包括:体温超过38.5度且持续不退,接种部位红肿扩散,出现严重头痛或视物模糊等情况,需急诊处理。就医时应携带疫苗接种记录,详细描述症状出现时间和发展过程,必要时进行血液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