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症,是现代医学新认识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神疲乏力、失眠多梦、耳鸣健忘、腰酸背痛、头发脱落及须发早白等。其特点是症状持续反复发作,持续时间6个月以上,充分休息也不能解除。
据我国一项就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10大城市慢性疲劳综合症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各城市人群慢性疲劳综合症发病率在10%-25%之间,而白领整是慢性疲劳综合症的“高危人群”。
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会造成体力和脑力的疲劳状态。疲劳是人体一种生理性预警反应,提示人们应该休息。短时间过度活动所产生的疲劳,经过休息后是可以很快恢复的,但长时间地超负荷工作,再加上夜生活过多,就会产生疲劳的积累--过劳。过劳会损害身体健康,是健康的“透支”,长期下去,必引发疾病。
“慢疲”的“天气预报”
“慢疲”在生活中很常见,可不单单是“累”那么简单。它是指一个人在极度疲劳作用下导致的一组身心障碍。 心理方面:患者首先感到自己容易疲劳,再像以前那么猛干好像力不从心;再往后,总感到自己记忆力差,以前很容易记住的数字现在爱忘记;又感到注意力不集中,别人说什么总是听得模模糊糊;慢慢地,变得爱发脾气,也变得敏感--轻轻的开门声,远远传来的猫叫声都能放大成烦心的振动和咆哮。由于敏感、焦躁、爱发火,大家都会敬而远之,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差。
身体方面:咽炎、发低热、头痛头晕等一系列症状都出现了,但实际躯体检查又没问题。疲劳综合征常发生在年富力强的中青年身上,学生也可见到。自然,患者持久地工作、学习强度大和不善于劳逸结合是其病因。疲劳综合征轻者伤害心、身健康,工作、学习效率及人际关系;重者造成猝死。
休息不等于睡觉
休息是制服疲劳的法宝,但是,休息不等于睡觉,过度睡觉或无所事事,反而会降低身体的新陈代谢,造成人体活动能力进一步减退,疲劳感更强。特别是对于自感疲劳时间已经较长的人来说,小小休息早已是杯水车薪,起不了多大作用。
只有对身体和心理适度的放松和调节才能改善疲劳的问题,最常用的建议是多做运动提升体能。另外,最容易也最难做到的就是调整睡眠。“慢疲”一般会伴有睡眠问题,要抵抗“慢疲”首先要保证良好的睡眠。
午睡最好从下午1时开始,因为这时人体感觉下降,很容易入睡。而晚上以10-11时上床为佳,因为人的深睡时间在午夜12时至次日凌晨3时,这时人体的体温、呼吸、脉搏及全身状态都已进入最低潮,人在睡后1个半小时即能进入深睡状态。
起床时间以早晨5-6时为宜,因为按照新陈代谢的规律,一般这时体温会升高,精气开始生发,因此是起床的最佳时间。
妙招抵抗“慢疲”
1、每天早晨多给自己15分钟,不会感到匆忙及倦怠地展开一天的生活。
2、服用综合维生素。如果因为错失一餐、节食,或饮食不正常而感到不安,不妨每天服用一片综合维他命及矿物质补充品。因为营养不良可能引起疲劳,若使用适当补充品可以补救缺乏的营养素,但别期待任何维生素能立刻赐予能量。
3、戒烟。抽烟会阻碍氧气输送到各组织,其结果便是疲劳。刚开始戒烟时,不要期待体能能立刻复苏,因为烟里的尼古丁是一种兴奋剂,戒烟可能会引起暂时的疲劳,但对长时间倦怠者则相当有效。
4、适当减肥。最好是从饮食及运动双管齐下,并且少吃甜食,因糖分多会过度激活胰岛素,使血糖变化,让人精神疲劳,坐立难安。
(实习编辑:吴秀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经常“白加黑”、“5+2”、受气变“忍者”,晚上回家要教育小孩,周末还时不时要照顾老人......工作和生活压力席卷着上班族,让他们疲于应付。去年,一家世界知名调查机构调查显示,中国内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另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前列腺炎、糖尿病肾病、紫癜肾炎、痛风性肾病等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病及内科疑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