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陶弘景的养生术

2007-08-09 15:06: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陶弘景,生于南朝宋孝武帝孝建三年 (456年 ) ,卒于梁武帝大同二年 (536 年 ) ,享年八十一岁,是道教史上的关键人物,上清派的集大成者。

  从幼年时期,他便显示出惊人的才华,十一岁就成为司徒右长中王剑儿子的博士,相当于家庭教师。陶弘景刻苦好学,读书万卷,一事不知,深以为耻。在学识上,精通释、道、儒,对典章制度、天文、兵法、医药、炼丹都有很高的造诣。在青年时期,经历了刘宋政权颠覆、北齐萧道成篡权的王朝兴替。受齐高帝礼聘为诸王侍读 ( 相当于秘书长 ) 。在齐武帝时,诏拜左卫殿中将军,总知诸王府事,这时他才二十八岁。尽管仕途得意,陶弘景忘不了政权兴替时的杀戮,深感世事变幻、富贵背后隐藏着危机。再加上他的崇道倾向,促使他厌恶时政,渐萌出世之愿。二十九岁时守母孝,就在江南世兴馆孙游岳那里,学习道家符图经法。孙游岳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传道者,陶弘景因博学多才、聪慧过人,被收为入室弟子,继承了上清派的真传。三 十七岁时,他再也忍耐不了官场的繁琐羁绊,上表辞禄,退隐茅山 。以后就一直在茅山隐居。

  在中国历史上的隐居者中,陶弘景恐怕是最有名的了。在后来梁武帝萧衍灭齐称帝后,他就一直受到梁朝皇帝的礼遇,国家的吉恶征讨大事,都要向陶弘景咨询,国号“梁”也是陶弘景根据俄纬“水、丑、木”拼合而成的。梁武帝得到他的书信,都烧香虔受。对于一个出家的隐士,这种推崇礼遇是绝无仅有的,当时的人称陶弘景为“山中宰相”,可没有一个宰相能受到这种崇拜。陶弘景打破了君臣之间的从属关系,假如他有政治目的的话,他在政治上是非常成功的。也正因为他有这种极特殊的地位,他的日常生活所需,炼丹、合药的巨额消耗有充分的保证,他的清净生活也没有被王侯公卿破坏。这就为他的学术研究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陶弘景的一生,博学多才,在许多方面显示出了绝世的才华。在道教史上,他是上清派的重要人物,整理了上清派的经典,并予以发扬光大,《真诰》是他所整理的最重要的经典 ; 另外他还编撰了《真灵位业图》,排出了神仙谱系,一直为道教所沿用,发展为道教的神仙信仰 ; 在医药学上,有《本草经集注》三卷留世,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文献 ; 在天文学上,制作浑天象,著《帝代年历》 ; 在文学上,他的五言诗高雅精巧,风韵别具。甚至对兵法、地理、炼钢铸刀等都很有研究。

  在养生学上,他也有很突出的贡献。他整理的《真诰》,主要内容是神仙的诰谕、暗示,其中保留了大量的养生资料,服气、守一、存思、历视内脏,采日月法、服食、按摩、房中等方法都有记载,反映了当时道教养生的水平。陶弘景撰集的《养性延命录》,采摭前人养生要语,加以整理,分为六类 : 教诫、食诫、杂诫、服气疗病、导引按摩、房中损益,保留了张湛、钱彦、黄山、慎子等三十多家的养生资料。有的一言半语,有的大段直录,均言简意明,有很强的实用性。可见,陶弘景对当时流传的养生方法、养生著作、养生有成的人都很熟悉,才能集各家之长,成百家之文。这是养生术的第一次整理,其中的养生方法一直在道教中流传,《养性延命录》也一直被道教奉为重要经典。

  陶弘景的养生思想,比起《抱朴子》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葛洪认为长生虽可求。但修行的目的在于成仙,与天地同辉,与日月同寿。《抱朴子·内篇》也主要围绕仙术可成,神仙可致这一论点多方论证,并在成仙方法上花费了大量的笔墨。陶弘景则不然,他更重视生命的延续和对健康的追求。《养性延命录》虽是他集的前人论述,但也反映了他的思想和认识,在序中,他说 : “失禀气含灵,唯人为贵,人所贵者,盖贵为生……若能游心虚静,息虑无为,服元气于子后,时导引于间室,摄养无亏,兼饵良药,则百年耆寿,是常分也。”生命固然可贵,但生命延续,不过百年。在书中也只是养生方法的描述,而很少有长生成仙一类的臆测。作为道教中的人物,他收集仙人的论示整理为《真诰》,又编神仙谱系《真灵位业图》,似乎是他也追求成仙不死。在实用方法上却重视养生保健,很少提到飞升成仙。可以说更实际一点。

  在具体方法上,葛洪强调炼金丹是最主要的方法,胎息、导引、房中是不可少的辅助方法。他还引了古人流传下来的炼丹秘方。陶弘景对外丹一直采取了审慎小心的态度。贾嵩《华阳陶隐居内传》记载,天监二年,他曾烧炼金丹献给梁武帝,服后体轻有验,但决没有成仙。天监四年春至天监五年,他都试验炼丹,结果都没有成功。他怀疑这是地方不够清静,就往赴浙越、东海寻找声迹旷绝、山密林深的地方。最后因孤岛中生活难以维持而返回茅山。其后他又炼丹多次,但他却认为“飞华光彩”不够,不算成功。最终神仙托梦告诉他“不须试,试亦不得。今人多贪,忽闻金玉可作,便求,竟毁天禁。”这才结束了他炼丹的梦想。魏晋时期,文人官僚多食五石散,妄求延年,结果吃死了不少人,陶弘景以审慎小心的态度对待金丹,或许是因为吸取了这些教训。

  陶弘景的养生思想,也是多种方法合修,《真诰》五卷有一段仙人裴清灵的告谕 :

  君曰 : 食草木之药,不知房中之法,及行炁、导引、服药,无益也,终不得道。若至志感灵,所存心至者,亦不须草药之益也,若但行房中、导引、行炁,不知神丹之法,亦不得仙也。若得金内神丹,不须其他术也,立便仙矣 ! 若得《大洞真经》者,复不须金丹之道也,读之万遍毕,便仙也。房中之术、导引、行炁,世自有经,不复一二说之。

  仙人的诰论,经陶弘景整理,也反映了陶弘景的思想。在这段文字里,养生方法分为三个层次。最低的,是服草木之药,而不修房中、导引、行炁,可以长生,但没有金丹大道,仍不能成仙。最高的,是金丹。陶弘景炼丹半生,终以无所获而告终,以他的超人才智和优越的条件,尚不能成功,更何况他人。《大洞真经》比金丹更高一层,也就更难以达到。所以,成仙在一般人是很难达到的,近乎于幻想。更为现实的是中、下的房中、导引、行炁、服食。

  在具体方法上,陶弘景的记录很多,前人已有记载的守一、守丹田、胎息、按摩,在《真诰》中都能见到。还有一些方法是前人没有记载的,如服日月法、存星法、服药饵法,即使是在后世的道教修行中,也是经常能见到的,下面就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1. 服日月法。日、月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阳光的照耀使万物生长,草木茂盛。月亮的圆缺让人们能掌握每月的日期变化,人们通过日月的运行制定历法,中国历代相传的一年二十四节气,至今仍指导着农民的耕作。道教人物多隐于深山,以耕种为生,又有高深的学问,充裕的时间,自然对日月的运行有着深刻的观察。日,被看作是阳的象征,从“太阳”一词就可看出。月,被看作是阴的象征。人体也有阴阳,而且就整体观来讲,人体与天地相通,天地间的阴阳之气自然也与人体相通。陶弘景的《真诰》寸此记录很多,如 :

  东华真人服日月之象上法 : 男服日象,女服月象。日一不废,使人聪明朗彻,五脏生华,魂魄制炼,六府 ( 腑 ) 安和,长生不死之道。 ( 《真诰》卷九 )

  君曰 : “欲得延年,当洗面清心,日出三丈,正面向之,口吐死气,鼻吸日精,须鼻得嚏便止,是为气通,亦以补精复胎,长生之方也。 (《真诰》卷六 )

  东卿司命曰 : 先师王君昔见授《太上明堂玄真上经》,清齐休粮,存日月在口中,昼存日,夜存月。令大如环,日赤色有紫光九芒,月黄色,有白光十芒,存咽服光芒之液。常密行之无数。( 《真诰》卷九 )

  关於服日月法大多集中在《真诰》的卷九、卷六,共有七处之多,方法各异,但总的可以看出来,是用意念存思的方法将日、月的精华引入人体,以补自身阴阳,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仙术秘库》云 : “采补之法,为晚年修持所不废。以采日、月之精华,夺天地之大气,心思意想,望结丹砂,以补胎息之不足”。《上清握中诀》、《诸病源侯论》也有相似的说法。采服日月法是一种很普及的养生方法,只不过方法上各有特点,从道理上讲是一样的。

  存星法与服日月法道理相通,五星为 : 东方岁星、南方荧火星、西方太白星、北方晨星、中央镇星。五星配五行,分别方位配以木、火、土、金、水。存思将五星按五行相生顺序咽入咽中,可补五行之不足,调节五行的偏盛偏衰。

  2. 服药饵法。在道教人物中,陶弘景是精通药性的,所以他对矿石类炼制“仙丹”非常谨慎,持怀疑态度。事实证明,他的谨慎小心并没有错。同理,他对服食的药饵也有着精深的研究。

  我国最古老的药物经典《神农本草经》,据传是神农所作,载上、中、下药物三百六十五种,经过两汉魏晋的传抄错并,到陶弘景时代早已面目全非,陶氏参考了许多书籍图谱,对此作了大量的整理工作,又增加了当时名医常用的药物三百六十种,称名医副品。在药物学理论上,还把药物之间的关系,分为单行、相须、相伎、相畏、相恶、相反、相杀七种,称为“七情”,据此合药,可用相须、相伎、单行,余者应用时须根据情况特别小心。

  对于服饵,依循药性,当然会条理分明,有功无过。

  对于养生术,陶弘景的最大成就莫过于《养性延命录》,在这部书中,“或鸠仙经真人寿考之规,或得采彭铿老君长令之术,上自农黄以来,下及魏晋之际,但有益于养生及招损于后患,诸本先皆记录,今略取要法,删弃繁芜,类聚篇题。”自上古到魏晋的养生长寿方法,陶弘景都多方采集,去其繁芜,分类整理,加以编次,分为六篇 : 教诫篇、食诫篇、杂诫忌攘害祈善篇、服气疗病篇、导引按摩篇、御女损益篇。其中教诫篇讲的是养生的道理,如庄子、列子的言论,其道理多为少思、寡欲、制动、守静一类,是道教的根本思想。食诫篇是讲饮食的注意事项,细嚼慢咽,与饱食过度等,以及一些饮食中的禁忌,何物不能食,并引起什么后果等。杂诫是指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这三篇为上卷。下篇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讲的是养生方法、按摩导引、服气、御女损益。下卷的养生原则和道理占了很大的篇幅,具体方法却不多,这说明陶弘景认为原则道理最为重要,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养生,方法虽多,总归其类,却不过三种,只要依道理去实行,长期坚持就能有好的结果。

  《养性延命录》的意义还在于这是道教对养生术作的第一次大的总结,也是历史上不多见的一次,它反映了道教学者对养生长寿的重视,反映出了当时养生的内容,至今仍多有借鉴之处。

(责任编辑:李宇胜)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