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2011年霜降时间是10月24日2点30分18秒

2011-10-24 08:59: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2011年霜降时间是10月24日02:30:18,太阳黄经为210°。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2011年霜降是在10月24号。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东部、青海南部、祁连山区、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尔泰山区、北疆西部山区、东北及蒙东部等地年霜日都超过100天,淮河、汉水以南、青藏高原东坡以东的广大地区均在50天以下,北纬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两广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是没有霜降的地方。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为初霜,初霜愈早对作物危害愈大。我国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的。除全年有霜的地区,最早见霜的是大兴安岭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见霜;东北大部、内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10月初寒霜已出现在沈阳、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萨一线;11月初山东半岛、郑州、西安到滇西北已可见霜;我国东部北纬30°左右、汉水、云南省北纬2°左右的地区要到12月初才开始见霜;而厦门、广州到百色、思茅一带见霜时已是新年过后的1月上旬了。

  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2011年霜降时间是10月24日2点30分18秒

  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土壤冻结,冬作物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华北大豆收获,尚未下地的晚麦宜选用春性品种赶快抢种,已出苗的要查苗补种。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满地秸秆拔个尽,来年少生虫和病”。收获以后的庄稼地,都要及时把秸秆、根茬收回来,因为那里潜藏着许多越冬虫卵和病菌。华北地区大白菜即将收获,要加强后期管理。霜降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干季,要高度重视护林防火工作。霜降又是黄淮流域羊配种的好时候,农谚有“霜降配种清明乳,赶生下时草上来”。母羊一般是秋冬发情,接受公羊交配的持续时间一般为30小时左右,和南方白露配种一样,羊羔落生时天气暖和,青草鲜嫩,母羊营养好,乳水足,能乳好羊羔。气象专家提醒,到了10月下旬,我国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随着大风天气的不断光临,温度迅速下降,公众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霜降节气话“无霜”

  人们把入春后最后出现的一次霜,叫做“终霜”,入秋后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初霜”。所谓“无霜期”,就是指“终霜”之后,“初霜”之间,这一段没有霜出现的时期。一年中无霜期越长,对作物生长越有利。由于每年的气候情况不全相同,出现初霜和终霜的日期也就有早有晚,每年的无霜期也就不一致。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全年“无霜期”的长短,差异很大。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经常受到冷空气的侵袭,有霜的范围很广,除海南岛、云南省、台湾省等部分地区和南海诸岛外,均有出现。据统计,我国东北地区平均初霜见于9月中旬,终霜见于4月下旬,无霜期不到150天;华北地区初霜见于十月中旬,终霜见于4月上旬,共约200天左右;长江流域从4月到11月,共约250天左右;华南地区无霜期300天以上,有的年份全年无霜。

  一个地区“无霜期”的长短,主要与这个地区寒冷季节的长短有关。也就是说,寒冷季节长的地区,它的“终霜”结束时间迟,“初霜”开始时间早,“无霜期”就较短;与此相反,寒冷季节短的地区,它的“终霜”结束时间早,“初霜”开始时间迟,“无霜期”就较长。这是因为霜是在天气比较寒冷的情况下出现的,当靠近地面和作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时,附在物体表面上的水汽,才能凝结成白色的霜。北方地区由于地面接受太阳热量比南方少;距冷空气的源地近,寒冷季节比南方长,这就决定了北方地区全年“无霜期”要比南方短。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