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药是中国古代治疗疾病最广泛的方法,流传至今依然可以治病防病,并且效果也非常的好,但是我们煎煮中药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要怎么煎煮,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煎煮中药一些常识希望可以帮助各位!
中药如何煎煮呢?以下6点供您参考
1煎药器具的选用
我们在煎煮中药的时候最好选择砂锅,避免使用铁锅铜锅,以免和药材发生反应。以砂锅为好,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或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
2煎药的加水量
在煎煮中药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注意加水量,避免汤药过浓或者过稀。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
3煎药的温度
煎药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注意正确的使用火候,正确的火候才有利于药效的发挥,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强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弱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
煎煮中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煎煮的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一般中药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煎煮次数
有些药物并不是煎煮一次就可以了,需要我们煎煮2次,3次,这点一定要注意,汤剂煎煮2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2次或3次为宜。
6留取药液量
我们还需要注意留取药液量的选择,成人和儿童一般是不一样的,一般指一剂药经2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300~400毫升,一日分2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一日分2到3次或少量多次服用。
上面就是我们在煎煮中药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各位都可以认真的了解,正确的煎煮中药,这样才可以保证药效的完全发挥,也保证药物的安全,让我们的疾病可以尽快的康复,祝您生活愉快!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胃肠疾病、肝、胆、胰疾病、功能性胃肠病及急重症胰腺炎疾病方面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以及胃镜、肠镜诊断技术,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脾胃不和、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消化不良、肠胃炎、贲门炎、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胃痛、胃胀、胃酸、便秘、结肠炎、食管炎等胃肠系统疾病。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前列腺炎、糖尿病肾病、紫癜肾炎、痛风性肾病等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病及内科疑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