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跟老人说话,要短而慢

2017-10-24 00:00:00生命时报
栏目关注:

  美国前总统里根,本以思维敏捷著称,但在生命晚期,其智力和能力却衰退到儿童水平,学界认为,里根得的是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帕金森和老年痴呆都是常见于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却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远离这两种老年性疾病,如何在得病后提高生活质量?《生命时报》记者专程采访了国际知名的帕金森和老年痴呆症专家、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的张振馨教授。

  生命时报: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您最关注的是哪些疾病?这些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如何?

  张振馨:我更加关注的是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因为这两种病让我们的老人活得“很没有尊严”。就老年痴呆症而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该病的发病率正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全球每3个80岁以上老年人中,就有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我国目前大约有700万老年痴呆症患者,是世界上该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仅北京地区,65岁以上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就达到5.9%。遗憾的是,老年痴呆症诊断困难,没有特异的生物学指标作为诊断依据,让早期诊断更加困难。而且,大众目前对该病的知晓度还很低,造成早期就诊率非常低,丧失了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机会。

  同样伤害老人的还有帕金森病。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的帕金森病患者已达200万人,占全球帕金森病患者总人数的一半。此外,临床数据显示,帕金森病正以每年10万新增病例的速度在我国递增。好在,尽管帕金森病不可预防、也不可治愈,但是患者若能尽早并坚持接受药物治疗,并主动、积极地配合科学的护理方法和合理的康复锻炼,就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生命时报:您说过在老年痴呆症患者中,有56%的人都会有迷路的可能。您认为是不是人老了自然就糊涂了?作为患者家属,日常应该从哪些方面照顾这些老人?

  张振馨:我们常说的“老糊涂”,实际上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记忆衰退是老年痴呆最早的表现。老年痴呆多发于65岁以上,最新公布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老年痴呆患者的平均寿命只有10年。这就希望家人、保姆等和病人接触最为密切的人,给他们多一些关怀。

  家人在帮病人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除了要给他们提供一个熟悉的环境,还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对病人恢复健康都至关重要。比如和患者讲话前要向他们微笑,同时配合眼神与他们交流,和他们谈话时要简单明了、越短越慢越好。

  早期老年痴呆主要出现记忆力减退,尤其是不能记住近期的事,不能学习和记住新的信息;语言沟通能力下降,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情绪不稳定;容易迷路;判断能力下降等。这都是值得患者家属注意的征兆,但凡家中老人出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家人尽早带其就医。

  生命时报:对于帕金森患者,我们是否也需要关怀备至,病症方面,家人如何做到早发现,早关怀,早控制?

  张振馨:得了帕金森病,患者除了震颤,也会动作变少、变慢,病人往往走第一步路特别困难,从椅子上站起来也比较困难,还特别容易引起障碍平衡,发生摔跤。这几年有一个新的研究,发现帕金森也有一些非运动症状,比如抑郁、便秘、嗅觉障碍、神经心理的症状,甚至可以发生痴呆。因此,我们建议,对有帕金森病的老人说话,也要短而慢。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主要有两个症状值得注意:一是动作慢,二是开始震颤。比如扣纽扣、穿袜子、系鞋带等动作明显变慢了,有时感觉到一侧手臂总有些不舒服,有一点僵硬、不太灵活;还有时候走路一个膀子摆动的幅度比另外一个膀子摆动的幅度减少了,都可能是早期帕金森病的现象。家属看到家人出现这些情况时,要及时沟通,并尽早去医院神经内科做专门的检查。

  生命时报:这两种疾病是否有防治方法,怎样才能缓解这两种疾病带来的伤害?

  张振馨:老年痴呆治不好,却可以防。通过建立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平时吃健康食品、不抽烟、不酗酒,积极预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都能间接起到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退休后,老人除了多参与社交活动之外,一定要多用脑,看书、练书法、养花,甚至是打麻将等娱乐活动都会有一定的效果。中老年朋友还可以陪着孙子孙女一块学习,动动脑。

  帕金森病的预防比较难,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生活质量。有调查发现,发病后1年—3年内便开始治疗的病人,在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发病后4年—6年才开始治疗的病人。

  帕金森病虽然也不能治愈,但是能够控制,希望患者在生活中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作息习惯,保持开朗的心情十分重要。加强身体锻炼,如太极拳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功能康复比较适合。

  随着我国帕金森病诊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的寿命已经由过去的延长9年—10年发展到如今的15年—20年。按照《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建议的治疗方法,65岁以上的患者首选复方左旋多巴制剂治疗。对于小于65岁的患者,最好推迟使用左旋多巴制剂,选用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等,以避免或者减少运动并发症的产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张振馨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神经科

张振馨,女,1942年生,浙江余姚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六年制)。现为临床流行病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神经流行病》杂志中国地区编委,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历任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教授,教授。1985年7月至1988年11月在美国费城坦姆堡大学(Temple University)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slf Health)进修,为访问学者、客座研究员和访问副教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和关岛帕金森-痴呆-运动神经元病的神经流行病学研究工作。1991年12月至1992年12月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聘为访问教授,再次赴美继续进行关岛病的研究。从医37年,在诊治各种神经科疾患中解决了很多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国内最早诊断并报告高钾性周期麻痹,先天性副肌强直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70年代,开始癫痫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首先报道国产硝基安定和氯硝安定对癫痫的治疗作用。总结我院精神运动性癫痫、婴儿痉挛和癫痫连续的临床资料,分析糖尿病和连续状态的关系,在1972年~1983年发表有关论文9篇。80年代初进行重症肌无力的研究,80年代中期致力于肝豆核变性和微量元素的研究,在我国开创硫酸锌治疗肝豆核变性。80年代后期开始宏观地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为神经系统变性病、脑血管病和自身免疫病—多发性硬化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首先向世界其他国家介绍祖国医学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和1817年英国学者帕金森对本病的描述相比提早了数个世纪。9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各种类型的老年期痴呆、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此外领导全国四个城市在约5万55岁以上居民中,进行痴呆的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调查及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以及遗传因素在该病发生中的作用。为早日控制疾病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协和医院成立“记忆障碍和帕金森病研究中心”,为方便患者得到及时诊治而开展预约门诊。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