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立秋”养生要点

2019-08-08 15:34:57保健与生活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立秋节气虽然还没有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也应该开始注意调整生活起居,以顺应时节变化。

  秋季宜养肺润肺

  立秋后天气逐渐凉爽、温差比较大,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另外,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故秋季最宜养肺润肺。可多食梨、银耳。如西洋参、南北沙参、百合杏仁、麦冬、玉竹、石斛、天花粉、芦根、龟板、鳖甲、地黄等中药适合在秋季使用。但须在医生指导下,对症下药,不能滥服,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和儿童及老年患者来说,秋季忌滥用补药。

  预防“情绪中暑

  立秋后天气温燥,尤其“秋老虎”的炎热天气,很容易令人心情烦躁,所以,在情绪上应积极预防“情绪中暑”。努力做到内心宁静,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精气神,帮助到冬季更好地“封藏”。

  注重锻炼

  在锻炼方面,可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进行选择,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慢跑、快步走、呼吸操等。其中如太极拳等传统健身运动是老年人、体质虚弱者、慢性病患者最佳的锻炼方法。

  调整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以顺应阳气之收敛。其次,“春捂秋冻”,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秋季宜调理脾胃

  经过苦夏的煎熬,大凡老年、儿童、体弱者,还有长期疲劳、生活不规律等亚健康状态者,脾胃往往也虚,也是消化道疾病的易感人群。所以,入秋后脾胃调理也显得重要。

  入秋后不宜再贪凉饮食,还可以经常喝点姜茶。在胃脘、足三里等部位热水袋热敷或者艾灸以暖胃。脾虚的人除了戒烟禁酒、饮食规律,少吃多餐外,可适当吃点健脾化湿的中药,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党参、白术、茯苓、芡实、山药等。

  秋季宜预防关节痛

  由于夏季人体出汗多,肌肉毛孔疏松,多空调电扇、冷水沐浴后,使得寒气侵入伏于人体,入秋后若仍太过贪凉,则寒凝血脉,不通则痛,会引起不少中老年人的腰肩疼痛,关节肿胀。所以,入秋以后不能再猛吹空调,在树荫下、水亭中、阳台上乘凉时间不宜过长,可在办公室备一件外套“避寒”,睡眠时穿好长袖衣裤,盖好被子,注意关节保暖。对已有疼痛症状的关节可以通过艾灸、远红外等照射等方法以温通经脉来缓解症状。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39热文一周热点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专家更多
  • 周继友主任医师济南市中医医院

    擅长领域: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胃肠胆囊息肉,胃癌,食管癌,肠癌

  • 李铜元副主任医师深圳福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骨折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状、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的康复保健;感冒、咳嗽、胃脘痛、胃炎、肠炎、便秘、头痛、失眠、眩晕、抑郁症、耳鸣耳聋、痛风、亚健康的平衡保健;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扁桃体炎、咽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

  • 江书刚主治医师成沈阳市国医甲状腺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甲亢、甲状腺结节、甲亢突眼、甲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疑难病的诊疗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