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传统医学奉为经黄的《黄帝内经》,阐及冬季保健养生时,开宗明义地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汇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这段话,用现代现代语言就是说:冬季气候寒冷,草木凋零,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季节也正是人体养藏的最好时刻。人们应当注意保护阳气,养精蓄锐,做到早睡晚起,以待日光……同时,要注意避寒就温,不要让皮肤开汇出汗,导致闭藏的阳气频频耗伤,这就是冬季闭藏养生的方法。冬季活动(包括晨练)“必待日光”是传统保健理念科学吗?且看:
首先,冬季的清晨,寒气袭人。民谚说:“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冻死老狗……”在这样严峻的晨寒环境中,人的整个生命显得特别瑟缩脆弱,身体的外露部位,如手部、脸部、尤其是双耳,最易受冻,有时冻了还不知道。这样严峻的晨寒,一般说,须待太阳出来半个小时后,才得开始缓解。
其次,清晨地面空气中氧的含量,是一天24小时中最低的时刻。须待太阳出来后,随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碳吐氧,地面上空气的含氧量,方得逐步增加。据研究,地面上的空气含氧量,需待太阳出来半个小时后,才有利于人们的呼吸。再次,清晨地面上的空气污染也最重,白天,工业排放出来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还有人和动物排放的二氧化碳等等。上述有毒有害的气体,因受夜间温度的下降而沉降于地的表面,只有待太阳出来,地表温度升高后,才得以升向高空散去。
依据这些现代科学知识,不仅说明冬季晨练“必待日光”的理念无比精辟,而且说明我们祖先思维的无比深邃,早在千年前就揭示出今日方为科学所证实的事物。
老年人抗寒、抗毒害能力的日益下降,冬季晨练务必“必待日光”赶迟不赶早。晨间起床后,先喝杯白开水,然后在室内走动走动,活络一下关节、肌肉,为晨练做好准备,待太阳升起半小时后再外出晨练;同时,吃点如牛奶(豆浆)面包(饼干)之类流质或半流质的东西,避免空腹锻炼。
另外,为了“无汇皮肤,使气亟夺”以保护阳气,老年人晨练可循“春球、夏泳、秋爬、冬跑”古训,以“跑”为主,“跑”而不出汗量力而行。跑,有利于提高心肺和消化机能,调节新陈代谢,不宜跑的体弱多病者,则适于散步。散步有慢步快步之分;慢步,即“随便走走(逍遥步)”,可起轻微锻炼作用,更可怡情畅志;快步,走时心率略增,停留复原。亦可快步——慢跑龙套——快步,以活动后身心舒愉为准。
(实习编辑:叶洁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2012年11月1-3日,由广东省保健行业协会主办、深圳亚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养生保健节暨第二届中国(广州)健康产业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广州)中药博览会将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举行。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炎、鼻炎、支气管炎,慢阻肺,肝炎、胆囊疾患、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结肠炎、各种老年病,泌感、结石,风湿痹症、眩晕、痛症等杂病。对小儿四时感冒、咳喘、厌食、虚汗、肾炎及皮肤科常见病也有较好疗效。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