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夏季保健:清补为佳

2010-06-25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

  冬季进补已为大家所熟知,这是因为在冬季人们的食欲旺盛,吸收好,消耗相对少,滋补品不易变质,所以到了冬季进补已成为习俗。那么是否只有在冬季才能进补呢?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夏季气候炎热,出汗多,体力消耗比其他季节大,又加上日长夜短,睡眠不足等原因,一般人到了夏天,体质都有所下降。因此,人们在夏天,常常是“无病三分虚”。而生各种暑病的人,大都是阴分不足,体质较差,或营养不良,劳累过度。这一类人对暑热的抵抗力差,难于适应炎热的气候,所以说“虚为夏病之本”。因此,人们在夏季可以选用西洋参、石斛、麦冬等益气生津的药物适当进补,以调补正气,改善体质。但夏季进补与冬季有所不同,不能用冬季的进补模式生搬硬套。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清补为佳 夏季进补的食谱应以清热化湿、清心补脾为主。这是因为在炎热的夏季若用滋腻温热的滋补品,如阿胶、鹿茸、红参、附子、首乌、熟地等反而会“火上加油”,适得其反,最好选择偏于具有益气养阴生津的补品,如太子参、枸杞子、北沙参、麦冬、西洋参等,也可配上夏季常用的兔肉、鸭子、菊花、金银花、绿豆、莲子、薏苡仁等。

  合理调配 饮食调配得好,有助于增强脾胃的功能。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细粮与粗粮要适当搭配吃,一个星期应吃3餐粗粮;②稀与干要适当安排,以二稀一干为宜,早上吃面食、豆浆,中餐吃干饭,晚上喝粥;③荤食与蔬菜配制合理,应以青菜、瓜类、豆类等蔬菜为主,辅以荤食。肉类以瘦猪肉、牛肉、鸭肉及鱼虾类为好。此外,要按时进餐,不要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这样会打乱脾胃正常的功能,导致胃病发生。

  经常食苦 俗话说,“十苦九补”,多食苦味食品,有利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现代医学认为,苦味食品多含氨基酸、生物碱、维生素、苦味素、甙类、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解热除烦、抗菌消炎、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功效,适合夏季人体所需。

  因人而异 体强无病身体强壮者,一般不需进补,更忌长期进补;若有舌苔厚腻、胸腹胀闷、肢体酸重、小便黄赤等,是湿热困脾所致,也不能进补,否则有闭门留寇之弊。此外,小儿在夏季喜欢冷饮,易发生腹痛厌食、大便不调等肠胃炎症状,所以在调补药中应加些健脾和胃的中药,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有扁豆、山药、白术、陈皮、炒莱菔子等。

  忌用膏剂 这是因为膏剂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很容易变质,即使放在冰箱中也未必安全,不利于长期服用,而且夏季的食欲较差,服用膏剂会影响食欲。

(实习编辑:刘秀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疾病科普推荐健康贴士推荐
特别策划
39热文一周热点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专家更多
  • 吴建龙副主任医师南京市第二医院

    擅长领域:运用“扶正去毒,攻补兼施”方案治疗各种肿瘤,令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备受患者及家属信赖。 重视“理气、养阴、通瘀”治疗乳腺病、月经不调、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及其它妇科杂病等。 善用“中医综合治疗 (内服、针灸、外治、食疗)”的方法诊治各种胃病、急性及慢性肠炎、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痛风、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症、肥胖症、心悸、失眠、肺病、心血管病等疑难杂症以及疼痛性疾病。 传承清代名医吴师机中医外治""膏治百病""之法,创立""古方中药穴位贴敷治法”,不仅大大增强治病疗效,而且使用方便快捷。

  • 沈英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领域:消化系统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便秘、口臭、消化不良、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幽门螺旋杆菌、胃胀气、胃酸烧心、十二指肠炎、胃痛胃疼、肠胃炎等胃肠系统疾病。

  • 段丽平主任医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领域: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胃肠疾病、肝、胆、胰疾病、功能性胃肠病及急重症胰腺炎疾病方面的诊断及治疗。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