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外耳道内怎么会有黄水?
新生儿的外耳道是由骨及软骨组成,外耳1/3软骨部有毛囊、皮脂腺和4聍腺。耳道甚小,羊水、皮脂腺分泌物和细菌等很容易积聚在内而引起感染。外耳道内的黄水多数是由于眼泪水、污水和奶液等进入耳内,引起外耳道炎形成的。
它有臭气味,外耳道局部可有充血肿胀,有时形成疖肿,小儿常因疼痛而哭闹不安,食欲不振,不一定有发热。若牵引耳廓有剧哭者,十之八九是外耳道问题,一旦脓肿溃破,流出脓液后,疼痛即相应减轻。发现这种情况应去医院耳科检查治疗。
如何预防新生儿中耳炎及外耳道炎?
新生儿耳朵的解剖结构特点是外耳道狭小,中耳咽鼓管短宽平直,出生时已有少许羊水残留在耳道内,加上皮脂腺的分泌液,所以较为湿润,易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如洗澡时不慎让水流入,或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则细菌可侵入外耳道及中耳,引起炎症。患儿因疼痛而烦躁不安,严重者可诱发败血症,危及生命。
所以,平时在护理时就应注意宝宝外耳道的清洁卫生,可用干棉签轻轻清理外耳道(切勿深入耳道内)。喂奶后要将宝宝抱起拍背,以免吐奶后乳液流入外耳道。洗澡时一定小心不让水流入耳道内。同时,也应注意口腔的卫生和预防呼吸道感染。如发现哭闹不安,则应检查耳朵,看看外耳道是否有分泌液流出,轻按耳屏前方或向上轻拉耳廓,如有疼痛(宝宝哭闹),则应警惕外耳道炎或中耳炎的发生。
(实习编辑:郑燕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新生儿黄疸是每个宝宝都不可避免的症状,其危害究竟有多大?妈妈又该如何及早发现与处理?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
擅长领域:擅长诊治咳嗽、哮喘、厌食、腹泻、胃炎、遗尿、血尿、肾病、湿疹、荨麻疹、多汗症、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及小儿体质调理。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